中国禁毒报头版丨月圆人团圆 坚守亦心安——一位基层戒毒民警的中秋值守记录
10月10日,《中国禁毒报》头版刊发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工作纪实文章《月圆人团圆 坚守亦心安——一位基层戒毒民警的中秋值守记录》。文章以基层戒毒警察袭越中秋值守的工作日常为缩影,通过清晨问候康复人员、陪餐交流、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搭建家所沟通桥梁、筹备中秋亲情连线等细致工作,针对康复人员的个体困境,助力小磊、小蓝等迷途者重拾信心与希望,生动展现出自愿戒治康复工作跳出传统强戒思维、以专业与温度帮扶特殊群体的显著成效,而这份守护个体新生、修复家庭关系的努力,也正是自愿戒治康复工作积极融入社会基层治理大局、夯实社会和谐稳定根基的生动体现。
下附全文
月圆人团圆 坚守亦心安
——一位基层戒毒民警的中秋值守记录
清晨6点,天光微亮,当人们还沉浸在国庆中秋长假的静谧中,山东省戒毒监测治疗所自愿戒治康复中心的值班室内,执勤民警袭越已整装待发。作为省戒毒监测治疗所戒毒康复大队负责人,很多工作袭越都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他打开康复区的大门,晨光透过高窗洒进安静的走廊,柔和的光线照亮了墙面上的宣传展板。这是一个特殊的中秋节,他不能与家人团聚,却守护着更多渴望团圆、期盼新生的家庭。
清晨:巡查与陪伴,从一声问候开始
“小磊(化名),昨晚睡得怎么样?”袭越走进病房,轻轻拍了拍少年的肩。小磊缓缓睁眼,手臂上的文身清晰可见,目光却比以往清澈了许多。小磊因滥用右美沙芬三年,导致精神萎靡、认知功能下降,首次戒治回归后,受旧环境影响再次复发。此次入院,袭越格外关注他的状态,不仅安排药物干预,更注重帮他重建生活信心,“要求”他每天写戒治日记,将点滴变化记录下来。“我们慢慢来,不着急。”小磊点点头,眼中多了些坚定。
早晨7点,是康复中心的早餐时间,袭越端着餐盘与几位年轻康复人员一起用餐。他说:“在自戒康复试点工作中,我们转变了传统强戒思维,始终秉承平等尊重、耐心沟通、用心服务的理念。三餐的时段最适合非正式交流,康复人员往往在这个时候容易放下心防。”饭后,袭越逐一核对当日的治疗和活动参与情况,并与夜班值守民警和医护人员细致交班。
上午9点,团体心理辅导开始。小蓝(化名)坐在角落,低头捏着衣角。这个因父母离异而早早辍学的女孩,曾混合服用右美沙芬与酒精,被送进ICU抢救,还以自残方式寻求刺激。面对这一复杂个案,袭越在日常管理教育的同时,依托心理矫治骨干张自清牵头组建的“自清工作室”进行专业介入干预。袭越一次次联系小蓝的母亲,反复沟通,搭建了家所沟通的“心灵港湾”,终让母女恢复对话。“妈妈答应等我回家。”家庭的温度,是戒治路上最珍贵的力量。
午后:倾听与理解,每一颗心都需要被看见
午后,阳光洒进活动室,袭越见到了小真(化名)。15岁的她因校园暴力休学,患上抑郁症后滥用右美沙芬缓解痛苦,却陷入“服药—抑郁加重—更频繁服药”的恶性循环。戒断期间,她睡眠极浅,容易惊醒。“我总梦见他们在笑我。”小真低声说。袭越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听着,随后建议她参加绘画疗愈课程:“把说不出的,画出来。”
隔壁琴房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是小可(化名)在练琴。她出身高知家庭,父母期望高,她却只爱弹琴,成绩平平。为缓解压力,她开始服药,渐渐失去感受快乐的能力。袭越鼓励她为中秋晚会伴奏,并主动联系其父母:“孩子的天赋,不该被成绩掩盖。”如今,小可父母开始学会欣赏女儿的琴声,小可也在音乐中重拾自信。
傍晚:坚守与希望,每一份付出都有回响
傍晚,刚结束心理课的袭越收到一条短信:“袭警官,我这次模拟考进了前十!谢谢您没放弃我。”发信息的是小铭(化名),一名曾为逃避学业压力滥用药物的高中生。服药后的他情绪低落、对一切失去兴趣,被确诊为抑郁症。在戒治中心,袭越陪他制订学习计划,鼓励他重拾课本。看着短信,袭越的嘴角不由得上扬,他仿佛能透过屏幕看到那个曾经躲在角落、对世界充满怀疑的少年,如今脸上洋溢的笑容。
就在回复小铭短信时,袭越的手机再次响起——是负责筹备“中秋家属课堂”的民警发来了确认信息。他快步走向活动室,与同事一道调试视频设备、检查网络状态、布置现场。“在康复人员戒断重生的路上,亲人的陪伴和支持不可或缺。今晚的亲情连线,我们想让每一位康复人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窗外暮色渐沉,而活动室内却因这份期待显得格外明亮和温暖。
月圆之夜:心安即是团圆
明月升空,清辉满地。“中秋家属课堂”以微信视频连线形式开始了。“妈,你看,我学会做月饼了。”小蓝对着镜头举起亲手制作的月饼,她母亲在屏幕那端抹着眼泪:“等你回家,妈妈陪你一起做。”琴声传来,小可为父母弹奏起《月亮代表我的心》,视频中一向严肃的小可父亲悄悄转过身,不想让孩子看到自己落泪的样子。
活动结束后,袭越回到办公室,拿出手机拨通了家里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出现了儿子的笑脸:“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们给你留了蛋黄莲蓉月饼!”袭越笑着回答:“值完班就回,你要乖乖听妈妈的话。”
月圆人团圆,坚守亦心安。在这个守护希望的港湾,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耐心陪伴和专业坚守。像袭越这样的戒毒民警有很多,他们用信任和关心守护每一个迷途的心灵。此时此刻,这份坚守的价值也得到最美的回答。
来源:中国禁毒报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69/202510/69f1f63d-4b6a-4de0-ad25-77833cbf8f0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