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法制在线 >正文

乌海市:以“三链融合”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乌海答卷

时间:2025-10-2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乌海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全链条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之路,让治理的笔触在城市脉络中徐徐铺展。

  以系统思维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共建矛盾解纷阵地,合力推进一站式综治中心高效运行,融合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及社会治安、交通事故等行业性调委会,实行“常驻+轮驻+随驻”模式,贯通“纠纷调处—司法确认—诉讼引调—诉讼审判”全程服务。深入做实“四所一庭”解纷机制,推动诉前调解、警调对接、仲调衔接一体运行,畅通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与公证、仲裁、诉讼的对接通道。依托综治中心联动社区评理说事点,聚合网格员、律师、“银龄”调解员等基层力量,引导矛盾纠纷化解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从“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协同配置调解资源,联动综治中心整合司法所、退休老党员、专业律师等力量,组建“乡邻讲法团”,深入村头巷尾、农家院落开设法治课堂,用百姓语言解读土地、家庭、邻里等身边的法律困惑。联动“铁三角”微治理力量,推行矛盾纠纷“三报”(即时报、预警报、跟踪报)机制,多点受理群众诉求。联动“邻里理事长”“温暖庭院”等调解组织,形成“大事联商、要事联办、急事联处”的共治格局。对接多元解纷标准,积极配合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落地见效,助力完善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制度体系,以工作走心让群众暖心、舒心。

  以有解思维助推多端口共商共治体系建设。锚定前端预防,在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体系基础上,开展社会矛盾风险“日常+月度排查”与“普遍+重点排查”,将重点矛盾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借力以“法入寻常百姓家”为圆心、以“普法早市”“普法大排档”等为半径的“普法品牌联盟”,聚焦《内蒙古自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的实用条款,常态化开展内容实用、形式鲜活的专题普法活动,让法治入心,促和谐于未然。做实中端调处,坚持依理化纷,以“老书记工作室”为示范,巧用“六尺巷”典故,引导群众以通情达理取代针锋相对,以“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胸怀化解心结,实现积怨冰释;坚持用情聚力,精塑“6070和事佬”“金玉梁言”等群众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品牌,激发邻里守望、互助共治的内生动力;坚持用制促治,推动群众围坐“睦邻小屋”拉家常、议纠纷,创新提炼“简单矛盾现场调、一般矛盾分级调、复杂矛盾联动调、群策群力共同调”的“四维调解攻略”,以制度化路径推动矛盾就地化解、实现事心双解。紧跟末端问效,针对调解协议履行难、纠纷反弹风险高等堵点实施联合会诊,组织集中攻坚,完善跟踪问效机制,打通“跟踪回访—评估反馈—联动督导”工作闭环,实现矛盾纠纷从“程序性办结”向“实质性化解”的转变,切实提升调解履约率与群众满意度,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以全程用心让群众安心、放心。

  以融合思维助推多场景协同联动体系建设。建强行业调解体系,聚焦交通、消费、劳动、医疗、婚姻家庭、物业等重点领域,依托已培育的“枫桥式”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辐射带动“馨桥”等特色品牌建设。组织相关人员赴市医调委,开展案卷观摩与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各类调解组织在标准规范、程序严谨上互学互鉴,全面提升行业调解工作质效。建优基层治理体系,以“司法所的日常vlog”“调解‘枫景线’”等载体为抓手,健全“司法所+律所”协同机制,推动新入职律师下沉一线,投身普法宣传、风险预警与纠纷化解常态化工作,切实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彰显司法所法治建设前哨作用,激活行政复议联系点、法律援助通办受理点功能,规范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与合法性审查,切实当好基层党委政府法治建设的智囊助手。建活校园自治体系,以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依托平台,以“学生矛盾纠纷调解”专题培训为实践抓手,在职业技术学院培育“校园安全守护者”,推动学生矛盾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实现止纷于未发、化讼于未诉。深耕“学宪法 讲宪法”和“法治夏令营”等品牌项目,厚植青少年法治信仰。打造“流动法律超市”等沉浸式普法新场景,组织模拟庭审、法治研学等体验活动,推动法治教育从单向输出转向互动参与。以“法进校园·守护成长”为主题,联合市实验小学举办“法治假期分享会”,运用直播+互动+案例教学,推出覆盖全市中小学生的“开学法治第一课”,让法治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带动家庭、辐射社会,以融合润心让群众悦心、怡心。


原文链接:http://sft.nmg.gov.cn/sfyw/jcgzdt/202510/t20251027_28082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四子王旗公证处、四子王旗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敬老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普法宣传活动

下一篇:达拉特旗:竞走健步“践”普法 法治活力入人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