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驼乡法治惠民网——阿拉善盟“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十四五”以来,阿拉善盟聚焦群众“找法难、办事繁”痛点,以体系化构建、智慧化升级、特色化创新为抓手,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从“有”向“优”跨越,一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网络在驼乡大地落地生根,让法治温度浸润千家万户。
体系化构建筑牢便民根基
针对地广人稀、农牧区分散的实际,阿拉善盟打造“3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成盟、旗、苏木镇三级实体平台,44个服务站点覆盖城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联动响应,实现“家门口找法”。法律援助推行“盟域通办”、经济困难状况告知承诺制等便民举措,370个工作站点延伸至基层末梢,累计受理案件4136件、提供咨询超1万人次,困难群众维权“最多跑一次”;律师队伍从2021年不足百人壮大至238人,12家律所业务拓展至民商事多个领域,通过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实现苏木镇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双全覆盖”,法治保障无死角。
立足区域特色打造服务亮点
公证服务打破时空限制,推出“流动公证+多元解纷”“金融纠纷+公证”模式,开通线上办理渠道,阿左旗公证处的海外远程视频公证精准服务侨胞,涉外公证占比4%,“当日出证”业务达36%,“减证便民”落地见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更接地气,全盟35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445名调解员扎根一线,2021年至2025年9月累计调解纠纷10931件,成功率98.8%;“老徐调解工作室”用乡音解民忧,“涉侨纠纷调解工作室”护侨胞权益,“驼背法庭”驮着国徽进戈壁,孪井滩示范区“积分超市”将学法守法与奖励挂钩,特色品牌让纠纷化解更有温度。
普法创新厚植法治土壤
阿拉善宪法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法治文化阵地先后建成,全盟现有法治文化公园4个、广场2个、长廊9个、宣传栏255个、普法大讲堂38个,让群众在休闲中“沉浸式”学法。全盟70所大中小学幼儿园实现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全覆盖,通过“宪法晨读”“模拟法庭”等活动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475名,累计开展培训2000余场次,让法治精神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创作“驼小司”普法卡通形象,推出驼乡善治·普法微课堂等多个专题栏目,“阿拉善小司”视频号发布视频类作品392部,播放量8万余次,普法宣传走“新”更走“心”。
原文链接:http://sft.nmg.gov.cn/sfyw/jcgzdt/202510/t20251027_28082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