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淬炼砺初心,以聚力促团结——“两援”和帮扶地区法院领导干部培训班侧记
时间:2025-10-28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如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贯通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司法之力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金秋十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国家法官学院浙江分院举办“两援”和帮扶地区法院领导干部培训班,来自相关地区的近60名法院领导干部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思想与能力的淬炼之旅。
凝心铸魂,淬炼过硬政治能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内容是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次培训注重在课程中融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充分彰显了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相融合的鲜明导向。“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此次培训班专门安排在浙江举办,围绕‘八八战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与发展等主题安排了极具历史意义和实践特色的课程,就是要让大家近距离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发展脉络,感悟其思想伟力、实践伟力、真理伟力。”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陈本宇在开班动员时,对学员提出要求。
“强化理论武装,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实践要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突出根本保证,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培训班邀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司副司长熊芳亮为学员讲授了十分深刻的一课。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即“八八战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副教授卢宁从“八八战略”的主要内容、理论内涵、实践启示出发,深入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青海是民族工作大省,在稳疆固藏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成玲表示,“人民法院不仅是审判机关,更是凝聚人心、促进团结、保障发展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融入司法实践全过程,以法治之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八八战略’让我领略到了科学决策和长远谋划的强大力量。”西藏自治区安多县人民法院雁石坪人民法庭庭长嘎玛索朗加措表示,“将立足本职岗位,借鉴‘八八战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为西藏法治建设和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夜晚,五间教室内灯光明亮。学员们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分组交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心得体会。
分组研讨交流后,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吕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表示要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践行司法为民,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司法能力水平”。
“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大家的政治素质和政治站位得到了一定提升,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得到进一步巩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底色将更加鲜明。”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宣传教育部负责同志在培训班结业式上表示。
增效赋能,提升公正司法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两援”及帮扶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以及司法与新兴技术日趋融合的趋势,如何进一步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有效提升西部地区法院干警公正司法水平?
培训班紧扣司法实践中的重点问题,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课程,回应学员的现实需求,既解惑又“解渴”。
以古鉴今,法意绵长,传统文化智慧在当代依然焕发蓬勃生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蒋卫宇从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挖掘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文化养分,为当代司法实践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发源于基层的“枫桥经验”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与实践动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刘艳围绕“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核心要义、生动实践,分享了践行“枫桥经验”的规律性认识、创新性实践,为“两援”和帮扶地区法院探索本地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深入指引。
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工作专班成员、浙江高院大数据处副处长、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金铭详细解读了全国法院“一张网”与数字法院建设的功能意义、应用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桑本谦结合六个生动、典型的案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如何形成严密的法律论证逻辑以及培养专业、严谨的审判思维与方式进行了分析与引导。
这些课程融合传统与现代、实践与思维、传承与创新,内容扎实、“干货”满满,为学员进一步提升公正司法能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引。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阿不都艾内江·买买提从事执行工作27年。他表示,要不断“创新执行方式方法,提高执行效率和质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优的执行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政治部干部毕云倩认为这些课程极具指导意义。“新时代法院工作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我们既要赓续‘马背法庭’深入群众的红色基因和‘枫桥经验’就地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也要主动拥抱数字革命,让历史智慧与现代科技在司法为民的宗旨下同频共振。”毕云倩说道。
搭桥聚力,推动学用贯通互鉴
培训班举办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提出要求,强调培训要和问题研讨结合起来,突出互动、研究,做好答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据此,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国家法官学院对培训班的内容、形式进行了精心设计和优化,坚持以司法实践问题和学员履职需求为导向,推动学员带着困惑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以问题为导向,切实答疑解惑。
本次培训班探索建立了“调研—提问—答疑”培训模式,要求学员在培训前调研所在法院在审判管理、队伍建设、审判执行工作中面临的重点疑难问题,并将问题带到培训班,由相关专家给予答复。据了解,培训班共收到17个问题,涉及婚姻家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
“应该多提几个问题。”西藏自治区察雅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向巴群措略有些“懊悔”。她提出了一个有关缺席审判的问题,在开班第二天,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就商请有关业务庭室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进行了解答。她对此感到“很意外”也“很感动”,并及时将答疑内容发给所在法院法官学习。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法院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如何提升法官能力、培养法官素质?针对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和法官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培训班还专门开设了“学员论坛”,由来自浙江的中基层法院院长、部分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现场分享实践经验、答疑解惑。
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借助培训契机,围绕援疆援藏工作、“双语”法官培养工作进行调研,获取了来自西部一线法院干警的意见、建议,为下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
——以交流为契机,促进学用贯通。
培训班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现场教学等活动,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延伸至课下,通过交流互鉴,进一步强化了学员理论学习的深度,促进学用贯通。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学员们近距离观摩科技创新赋能司法审判、助力数字法院建设的生动实践。在科技公司海康威视,技术的飞速发展令学员们耳目一新。学员们兴趣颇浓,围绕“杭州互联网法院在机制创新、技术应用方面有什么经验?”“异步审理的优势是什么?适合在什么条件下推广?”“海康威视的产品、技术如何与人民法院的工作需求结合起来?”等问题与讲解人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翟建伟对现场教学印象深刻。“我深刻体验到科技创新与司法审判的深度融合,感受到科技创新赋能法治建设的强大力量,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数字法院建设的信念和力量。”翟建伟表示,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促进司法审判提质增效。
这次集中培训,既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也是一次能力的提升。
“此次培训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艾尔帕提·阿布都尔斯力表示,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将努力把这次培训学到的理论知识、经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带头做到:坚持政治引领,牢牢把握司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深化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主动担当创新,提升公正司法能力。
“从铁马秋风的塞外江南伊犁,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学习春风化雨的纠纷化解方式,来到杭州互联网法院学习人民法院换道超车的精彩实践,一系列课程让我获益匪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伊宁垦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邓亚兵表示,下一步他将把所学所思所感所悟转化到工作实践中,为建设新时代法治新疆、法治兵团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4796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金秋十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国家法官学院浙江分院举办“两援”和帮扶地区法院领导干部培训班,来自相关地区的近60名法院领导干部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思想与能力的淬炼之旅。
凝心铸魂,淬炼过硬政治能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内容是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次培训注重在课程中融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充分彰显了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相融合的鲜明导向。“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此次培训班专门安排在浙江举办,围绕‘八八战略’、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与发展等主题安排了极具历史意义和实践特色的课程,就是要让大家近距离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发展脉络,感悟其思想伟力、实践伟力、真理伟力。”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陈本宇在开班动员时,对学员提出要求。
“强化理论武装,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实践要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突出根本保证,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培训班邀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司副司长熊芳亮为学员讲授了十分深刻的一课。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即“八八战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副教授卢宁从“八八战略”的主要内容、理论内涵、实践启示出发,深入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青海是民族工作大省,在稳疆固藏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成玲表示,“人民法院不仅是审判机关,更是凝聚人心、促进团结、保障发展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融入司法实践全过程,以法治之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八八战略’让我领略到了科学决策和长远谋划的强大力量。”西藏自治区安多县人民法院雁石坪人民法庭庭长嘎玛索朗加措表示,“将立足本职岗位,借鉴‘八八战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为西藏法治建设和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夜晚,五间教室内灯光明亮。学员们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分组交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心得体会。
分组研讨交流后,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吕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表示要进一步“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践行司法为民,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司法能力水平”。
“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大家的政治素质和政治站位得到了一定提升,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得到进一步巩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底色将更加鲜明。”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宣传教育部负责同志在培训班结业式上表示。
增效赋能,提升公正司法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两援”及帮扶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以及司法与新兴技术日趋融合的趋势,如何进一步开展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有效提升西部地区法院干警公正司法水平?
培训班紧扣司法实践中的重点问题,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课程,回应学员的现实需求,既解惑又“解渴”。
以古鉴今,法意绵长,传统文化智慧在当代依然焕发蓬勃生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蒋卫宇从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挖掘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文化养分,为当代司法实践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发源于基层的“枫桥经验”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与实践动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刘艳围绕“枫桥经验”的发展历程、核心要义、生动实践,分享了践行“枫桥经验”的规律性认识、创新性实践,为“两援”和帮扶地区法院探索本地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深入指引。
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工作专班成员、浙江高院大数据处副处长、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金铭详细解读了全国法院“一张网”与数字法院建设的功能意义、应用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桑本谦结合六个生动、典型的案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如何形成严密的法律论证逻辑以及培养专业、严谨的审判思维与方式进行了分析与引导。
这些课程融合传统与现代、实践与思维、传承与创新,内容扎实、“干货”满满,为学员进一步提升公正司法能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引。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阿不都艾内江·买买提从事执行工作27年。他表示,要不断“创新执行方式方法,提高执行效率和质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优的执行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政治部干部毕云倩认为这些课程极具指导意义。“新时代法院工作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我们既要赓续‘马背法庭’深入群众的红色基因和‘枫桥经验’就地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也要主动拥抱数字革命,让历史智慧与现代科技在司法为民的宗旨下同频共振。”毕云倩说道。
搭桥聚力,推动学用贯通互鉴
培训班举办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工作提出要求,强调培训要和问题研讨结合起来,突出互动、研究,做好答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据此,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国家法官学院对培训班的内容、形式进行了精心设计和优化,坚持以司法实践问题和学员履职需求为导向,推动学员带着困惑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以问题为导向,切实答疑解惑。
本次培训班探索建立了“调研—提问—答疑”培训模式,要求学员在培训前调研所在法院在审判管理、队伍建设、审判执行工作中面临的重点疑难问题,并将问题带到培训班,由相关专家给予答复。据了解,培训班共收到17个问题,涉及婚姻家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
“应该多提几个问题。”西藏自治区察雅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向巴群措略有些“懊悔”。她提出了一个有关缺席审判的问题,在开班第二天,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就商请有关业务庭室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进行了解答。她对此感到“很意外”也“很感动”,并及时将答疑内容发给所在法院法官学习。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法院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如何提升法官能力、培养法官素质?针对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和法官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培训班还专门开设了“学员论坛”,由来自浙江的中基层法院院长、部分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现场分享实践经验、答疑解惑。
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借助培训契机,围绕援疆援藏工作、“双语”法官培养工作进行调研,获取了来自西部一线法院干警的意见、建议,为下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
——以交流为契机,促进学用贯通。
培训班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了现场教学等活动,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延伸至课下,通过交流互鉴,进一步强化了学员理论学习的深度,促进学用贯通。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学员们近距离观摩科技创新赋能司法审判、助力数字法院建设的生动实践。在科技公司海康威视,技术的飞速发展令学员们耳目一新。学员们兴趣颇浓,围绕“杭州互联网法院在机制创新、技术应用方面有什么经验?”“异步审理的优势是什么?适合在什么条件下推广?”“海康威视的产品、技术如何与人民法院的工作需求结合起来?”等问题与讲解人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翟建伟对现场教学印象深刻。“我深刻体验到科技创新与司法审判的深度融合,感受到科技创新赋能法治建设的强大力量,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数字法院建设的信念和力量。”翟建伟表示,将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促进司法审判提质增效。
这次集中培训,既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也是一次能力的提升。
“此次培训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艾尔帕提·阿布都尔斯力表示,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将努力把这次培训学到的理论知识、经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带头做到:坚持政治引领,牢牢把握司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深化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主动担当创新,提升公正司法能力。
“从铁马秋风的塞外江南伊犁,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学习春风化雨的纠纷化解方式,来到杭州互联网法院学习人民法院换道超车的精彩实践,一系列课程让我获益匪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伊宁垦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邓亚兵表示,下一步他将把所学所思所感所悟转化到工作实践中,为建设新时代法治新疆、法治兵团贡献自己的力量。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学员们带着共识与信心返回各自岗位,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司法能力、更深的为民情怀,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记者 褚一帆 见习记者 孙陈亦)
扫码查看天平阳光APP首发《以淬炼砺初心,以聚力促团结》(附图和视频)
原文链接: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4796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资讯
最新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