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智慧文化 >正文

初任法官成长札记 | 宋雪:追光而行 步履不停

时间:2025-10-28 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2024年9月,我正式成为一名员额法官,入额以后,每一个案件、每一次庭审、每一次与当事人的沟通,都在不断重塑我对法官职业的认知,也让我对“司法为民”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新的起点,用热心锻炼自己业务能力

  

  从机关到法庭,虽然仍然负责自己比较熟悉的民事审判工作,但人民法庭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因此,来到人民法庭后,我开始用更多时间,实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纠纷发生的地方,问一问事情的经过,让脚步去将案情抽丝剥茧、理清脉络。

  那是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在农村,因为承包田地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而我这个案子的当事人便是这样的两户邻居。当我看到起诉状时,我十分清楚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书,是不能真正梳理清纠纷的来龙去脉,也看不出矛盾的焦点和破局点的,因此我立即约上双方当事人进行现场勘查。在纠纷现场,原告指出被告占用了他家的土地,但这块地的使用权因历史原因较为复杂,了解这样的情况后,我结合民法典有关规定,与村干部一起从法理和情理两方面向双方当事人开展普法教育,让双方当事人回到对话的轨道上。我深知,无论是判决还是调解,都需要凝聚对事实的严谨审查和对法律的精准适用,一字一句都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必须慎之又慎。

  

  

  

  

  

  新的岗位,用细心做好每一次庭审

  当我第一次穿上法袍、拿起法槌时,我真切感受到身为一名员额法官,承担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第一次开庭是一件合同纠纷案件,在庭审中,我努力保持中立、专业的态度,给予双方当事人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用温和的语言安抚他们的情绪,保障庭审的秩序。通过一次次庭审的锤炼,我深刻体会到,法官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更要有人文关怀和沟通智慧。

  在一些赡养案件中,其实老人们更看重的是儿女们多来看望、关心自己,而儿女们因在外打工忙碌,亲子间沟通不畅,往往一些小事就会引发大的矛盾。在这些案件里,我不仅要求自己在庭审时认真倾听双方诉求,做好法律解读,更要求自己做好当事人“背对背”的调解工作,唤起他们内心的责任感,还要从果溯因,找到引发矛盾的关键“小事”,解开他们的心结,让案件最终实现“大团圆”的结局。

  

  

  

  新的挑战,用真心为当事人带来公平正义

  在与当事人接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太多的矛盾与纷争,也见证了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有的当事人为了一场纠纷耗费数年时间和精力,眼中满是疲惫与无奈;有的当事人在拿到公正判决后,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有一些案件,虽然标的不大,事实也不复杂,但对于当事人而言,却是天大的要紧事。我记得2024年年底承办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原告家属在外地打工出了事,起诉几名被告要求赔偿,虽然被告们自知理亏,但他们表示原告提出的赔偿要求实在是过重,最终双方对簿公堂。在这起案件中,我坚持“如我在诉”,在法律的框架下“调”处矛盾,实现情理范围“解”开心结。一方面,我耐心向双方当事人释明法律规定,另一方面,我积极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促成双方就调解达成了一致意见。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一名被告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当场支付了部分赔偿款。

  

  

  定分不易,止争更难。每一起案件都时刻提醒着我,法官的工作不仅仅是适用法律条文,更是要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成为员额法官,是荣誉,更是责任。未来,我将始终坚守法治信仰,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以真诚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当事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法律的新时代法官。

  

  


原文链接:http://cqgy.cqfygzfw.gov.cn/article/detail/2025/06/id/887015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援藏札记|我与藏区三省交汇之地的邂逅

下一篇:漫语李太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