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式人民法庭丨“云上金顶”绘美峨眉山法韵新枫景
【开栏语】人民法庭是法院工作的“神经末梢”,它扎根在田间地头、雪山草场,是司法与民众紧密相连的桥梁。“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历经岁月洗礼后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指引着法院工作在矛盾化解、社会和谐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即日起,四川高院微信公众号开启“首届‘枫桥式人民法庭’推荐”专栏,对我省优秀的人民法庭进行集中展示,也借此对“枫桥经验”在新时代法院工作中传承与创新进行更深一步的探寻。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位于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所在地——峨眉山脚下,承担着辖区内12万普通老百姓和每年数千万中外游客的司法保障任务。为护航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云上金顶”司法保障之路。
党建引领
铸牢忠诚之魂,映照为民初心
万山磅礴看主峰。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深刻认识到,唯有将党的绝对领导贯穿法庭工作始终,方能确保司法航向不偏、力量不散。法庭打造“峨法·映山红”党建品牌,让鲜红的党旗在司法守护绿水青山、服务八方游客的第一线高高飘扬。每一次巡回办案、每一件纠纷调处、每一场法治宣讲,都成为锤炼党性的熔炉、践行宗旨的考场。正是法治初心的坚守,为民真心的践行,法庭荣膺“全国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品牌聚力
“云上金顶”闪耀,创新治理格局
“您好!这里是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司法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2023年的一晚,法庭值班电话响起,原来,一名来自成都的游客在峨眉山景区的雷洞坪某商店购买了羽绒服准备上山,却发现同伴已为自己租了防寒大衣,于是要求将未剪去吊牌也未穿过的羽绒服退还给商家,可商家不愿退款。这名游客通过在景区内张贴的“云上金顶”热线号码,联系到法庭,请求协助处理。法庭接到求助后,迅速通过一键响应网络终端,联动景区管委会顺利调解纠纷。
在黄湾游客中心开展巡回审判
面对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对司法保障提出的时代之问,法庭培育“云上金顶”司法保障品牌,借科技之云、以法治之力、护自然之美、促旅游之兴。与省内27家景区法庭、辖区6个部门建立“内联外合”线上解纷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景区,大事不出旅程”,打造天下名山“治理”名片,相关经验做法被最高法院9次宣传推广,“猴子伤人”案例入选最高法院涉旅纠纷典型案例。
护航生态
守护绿水青山,助力茶香远溢
峨眉山素有“仙山佛国”“地质博物馆”之美誉。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理念,与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生态会诊”机制,与全国4地双遗产区域法院建立“共商、共研、共解、共治、共护”机制,司法守护自然之美、文化之美,获评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峨眉山茶,香飘四海,是辖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法庭组建“法官+人民调解员+茶业协会领头人”普法解纷队,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茶山阡陌、生产车间、交易市场、品牌保护,经验做法被最高法院、省委政法委宣传推广。
到峨眉雪芽“茶园“”法治问诊”
深耕基层
智慧赋能调解,法治润物无声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石。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推广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积极融入市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将线下18家基层治理单位、3个行业调解组织一体纳入,推出“政协+法院”“桉树之下”纠纷联调品牌,促推多元实质解纷,2023年来,法庭收案数年均下降8.81%,调解率上升至47.3%。法庭着力对激活人民调解内生动能深耕细作,定期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设立人民调解指导员,相关经验做法入选最高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
“政协+法院”桉树之下纠纷联调
平日,法庭常态化开展“法官讲法”“法治研学”“送法进寺庙”活动,打造“法治小巷”,将晦涩法条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法治连环画”,让群众在移步换景间感受法治熏陶。当全国人大代表团来川视察,步入这条浸润法治精神的小巷,聆听法官用乡音传递法治故事时,给予的高度评价便是对法庭“让法治可感可触”探索的最大褒奖。
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法治研学”活动
回首征程,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的点滴进步,无不浸润着“枫桥经验”的时代光芒,展望未来,守护世界名山、服务八方游客、护航绿色发展的责任重于泰山。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将坚定信心、奋勇争先,持续打造“云上金顶”旅游环保品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峨眉新篇章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与保障。
原文链接:http://scfy.scssfw.gov.cn/article/detail/2025/06/id/886944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