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不能怕麻烦”——一位边疆基层法官的调解锦囊
金平的四月,已经没有了料峭春寒,春天走进尾声,但依旧春花灿烂,阳光透过法庭的玻璃窗,在棕红色的木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就如这一场特殊的调解,少了几分剑拔弩张,反而多了一些心平气和。
基本案情
这场纠纷,源于2024年的一场自建房施工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原告受伤,双方对赔偿一事无法达成一致协议,遂到法院寻求帮助。
法官调解
我在接到这个案件后,立即开展调查,召集双方当事人了解案件经过,并组织了多次调解。如果被告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送医,恐怕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梳理案情后,我结合案件事实,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多轮调解,耐心释法明理,分析利弊,最后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解怨释结。
办案小结
(杨金勇:金平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勐拉法庭庭长)
调解是民事审判工作的核心和精髓,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每一个案件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矛盾产生的根源,唯有厘清关系、掌握案情,释法明理到位,让各方当事人看到调解优势,才能增加调解成功的几率。
法官不能怕麻烦,要树立全流程调解思维,调解工作贯穿全部诉讼过程,线上、线下、诉前、诉中、直至判决作出前都可以进行调解,要多与当事人进行沟通,有时候法律讲多了,有的当事人不爱听,就和他们拉拉家常。人民法庭就是要为群众提供司法便利,尤其在边疆地区,群众的诉讼成本较大,有时候我们态度温和一点,多一些理解,可能双方就会作出让步,纠纷就能顺利化解。
“小法庭”守护“大民生”。截至4月15日,金平法院勐拉法庭共受理73件案件,已成功调解56件,调解率78.08%。每一场调解既是法律智慧的体现,也是人际沟通的艺术,通过平衡情、理、法,努力化干戈为玉帛,正所谓“案结”方能“事了”,“事了”才能“人和”。勐拉法庭始终将基层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力守护边疆地区和谐稳定的用心,践行为民司法的初心,在多元联动中持续发力,不断拓宽解纷渠道,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工作原则,妥善化解各类纠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原文链接:https://fy.yngy.gov.cn/article/detail/2025/04/id/88175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段莉萍:以司法“三心”温暖民心
下一篇:时光里的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