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边境法槌敲响强边固防“法治警钟”

时间:2025-10-28 来源: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在云南省最西南端的孟连县,133.39公里的国境线蜿蜒穿过郁郁葱葱的山林,与缅甸佤邦山水相依。作为维护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宁的“西南前哨”,孟连县人民法院坚持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强边固防责任扛在肩上,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积极打造“零距离审判+沉浸式普法”模式,让法治理念如春雨般滋润着边境村寨的每一寸土地。

  一场改变认知的审判

  

  2021年初春,娜允镇允山村村委会广场,国徽高悬,法槌庄严落下。一场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案的巡回审判正在进行。三名被告人老某(获刑两年八个月,罚金7000元)、扎某甲(获刑两年六个月,罚金6500元)、扎某乙(获刑两年四个月,罚金6000元)含泪陈述从“帮个小忙”滑向犯罪深渊的经历。庭审结束后,旁听的拉祜族老人深受触动:“原来法律的红线,就在我们的寨门前。”

  这正是孟连法院普法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跨境犯罪、涉边案件频发,部分边民因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在不知情下触犯法律。2021年-2025年6月30日,孟连法院审结跨境犯罪案件1247件3070人。经调研分析,跨境犯罪案件在罪名分布上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形成了稳固的“金字塔式”犯罪层级结构,运送、偷越行为构成犯罪主体,组织行为占比低,反映犯罪链条中“底层执行者多、顶层组织者少”的特点。涉案边民占犯罪人数一半以上,凸显地缘便利性对犯罪的催化效应。

  让法律“走”进村寨

  

  为破解这一困境,孟连法院打造“移动法治课堂”:一是国徽所至,法槌所及。将巡回法庭搬到田间地头、村寨广场、校园操场。在勐马镇红塔中学一场庭审中,赵某因运送他人偷越国境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全场师生深受震感。校长感叹:“亲眼目睹一个家庭因犯罪破碎,其警示力量远超千百次宣讲。”二是突破障碍,算清三本账。针对少数民族语言障碍,组建双语法官(助理)团队,确保每一次巡回审判后都有深入浅出的双语普法。法官们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民族谚语和生活故事,结合案件细节,掰开揉碎地讲解“帮带一人”“指条小路”可能带来的严重法律后果,帮助群众深刻计算“自由账”“家庭账”“经济账”,打通法治信仰的“最后一公里”。三是错时普法,精准滴灌。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主体责任,普法队伍利用农闲、节庆、赶集日等人流集中时段,主动深入案件多发村寨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普法教育,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将法治资源精准输送至最需处,显著提升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渗透力和长效性,为夯实边境法治根基注入源头活水。

  从“旁观者”到“守护者”

  

  五年耕耘,成果初显。孟连法院累计开展巡回审判34次,公开宣判44件96人,足迹覆盖全县乡镇,旁听群众突破万余人次。近三年审理数据显示,妨害国(边)境犯罪案件数量及涉案人数下降趋势明显:2024年孟连县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量较2023年出现了41.2%的断崖式下降,涉案人数降幅更是高达62.3%。2025年上半年案件量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表明下降趋势持续稳定,印证了以“审理一案”实现“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显著成效。

  

  在法治理念的持续浸润下,边境线上271名“法治明白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长。这批植根村寨的“法律种子”已成维护边境安定、化解日常纠纷、提升守法意识的一线堡垒力量。实践不断证明,真正的强边固防,根基在于民心。当边民群众从法律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守护者,法治便拥有了最深厚、最持久的生命力,实现从“被动审判”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边境治理的积极探索

  普法不是简单的说教。零距离的“震撼教育”,让群众切身感受法律的威严;心贴心的“语言桥梁”,让法治观念以最亲切的方式真正“入心”;接地气的“身边故事”,用身边案例传递法治精神;可持续的“内生力量”,培育本土法治人才,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形成源头防控网络。如今,这套模式正延伸至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庭审课堂”走进校园守护青春,“法治火种”持续播撒。在这条美丽的边境线上,法治正以其特有的温度和力量,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安宁,筑牢边境长治久安的基石。这正是新时代边境治理的生动实践,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层答卷。


原文链接:https://fy.yngy.gov.cn/article/detail/2025/08/id/895018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普法强基在行动】学法护家,瑞丽市法院到乡镇开展涉外婚姻家庭双语普法宣讲活动

下一篇:探寻梁河县法院建院至今73年党组领导班子“零违纪”的廉洁“密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