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法官忆往昔 激励我辈创未来】宋康宁:改革浪潮中的坚守与奋进
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中,西藏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亲历者,我有幸在不同岗位上见证了西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迈向繁荣的辉煌历程,那些峥嵘岁月至今仍历历在目,让我心潮澎湃。
——党校讲台:播撒希望的火种
1975年,我踏入了西藏自治区党校的大门,成为一名党校老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拂到了西藏的雪山草地。当时的西藏,百废待兴,急需一批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干部来引领发展。党校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摇篮,肩负着为西藏培养优秀干部的重任。课堂上,我通过向学员们讲述国家的改革政策,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为建设新西藏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些年轻的干部们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他们带着从党校汲取的知识和力量,奔赴到西藏的各条战线,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为推动西藏发展的中坚力量。
——林芝时光:开拓创新的先锋
1986年2月林芝地区行政公署恢复成立,我有幸被组织选中,参与组建工作,并担任组织部长。林芝地区虽然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当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面对这样的现状,组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一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林芝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在林芝工作的几年里,让我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为林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看到今天的林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我深感欣慰,也为能在林芝的发展历程中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
——检察岁月:守护正义的卫士
1990年,我被调到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先后担任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副检察长。当时,西藏社会整体上法治观念还不强,一些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公正司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加强经济犯罪案件办理,注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为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我们还深入基层普及法律知识,让群众了解法律、敬畏法律、自觉遵守法律。
——法院生涯:法治建设的践行者
2008年,我调到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工作。司法审判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治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法院工作期间,我们积极推动司法改革,完善审判管理机制,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组织法官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司法为民,积极开展巡回审判,方便群众诉讼;加强司法救助工作,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3·14”事件发生后,我们承担了案件的后续审理工作。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案情复杂,社会关注度高,我们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公正审理,确保审判工作的公正、公开、透明。同时,我们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深入社区、寺庙,开展法治宣传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恢复社会秩序,维护民族团结。在那曲、昌都的寺庙督导工作中,我和同事们与僧人深入交流,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帮助寺庙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引导他们爱国爱教,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维护西藏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余热生辉:司法事业的传承者
2015年,经组织批准,我正式退休。作为一名在西藏工作多年的老干部,我没有就此停下脚步。按照组织安排,我担任了首届西藏自治区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主任,历时3年完成了西藏自治区第一批法官、检察官遴选工作,西藏第一批员额法官和检察官走上工作岗位,为西藏的司法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首在西藏工作的几十年,我在不同岗位上亲历了西藏各项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如今,西藏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各族群众过上了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为自己能成为这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而感到无比自豪!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雪域高原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原文链接:https://xzgy.xz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0/id/90145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