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耀北疆】锦旗背后的故事 | 一面“败诉方”锦旗 一份司法公信力答卷
法治是社会的基石,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初心使命。近年来,内蒙古法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案件审理中既坚守法律底线,又传递司法温情,以专业高效的司法服务化解矛盾纠纷,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法院的担当与温度,展现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日,在赤峰市喀喇沁旗人民法院,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的被告主动为承办法官送来一面书写“三尺法台定乾坤,一片丹心为人民”的锦旗。在这面由“败诉方”送出的锦旗背后,有着一个关于司法公正与温度的故事。
该案原告张某诉某村委会偿还借款本息,双方对本金数额、利息计算争议较大,证据繁杂,使案件审理一度陷入“糊涂账”局面。承办法官没有畏难,带领审判团队细致梳理证据、反复核实事实,逐步厘清争议焦点,最终将复杂账目变为清晰事实。
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村委会偿还原告本息。判决书不仅结果明确,更像是一份说理透彻的“明白账”——对每笔款项的认定、利息计算均逐项说明,积极回应了双方各项争议。正是法官、法官助理与书记员的紧密配合,使得案件在庞杂证据中水落石出。
被告村委会在认真阅读判决后坦言:“虽然输了官司,但判决把我们提出的疑问都一条条讲清楚了,账算得明白、理说得透彻。法官是真用心,我们心服口服!”这份看得见的公正,促使村书记主动赠送锦旗表达敬意。
面对赞誉,承办法官回应:“公正司法是法官的天职。这面锦旗提醒我们,每一次法槌落下、每一份判决写成,都要经得起事实、法律和时间的检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是口号,是我们必须交出的答卷。”
当公正成为一笔笔厘清的“明白账”、一句句说透的“情理法”,这份司法温度便真正可感可知。而司法公信力,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心服口服”之中,扎根生长。
来源:赤峰市中院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5/09/id/898250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线上调解破壁垒 司法温情越海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