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精准、接地气!在呈贡,法院这样守护“亚洲花都”
编者按
当云南鲜切花以“每10枝占7枝”的份额在全国花卉市场上盛放,当206亿枝的年产量勾勒出“美丽经济”的蓬勃图景,这份芬芳背后,离不开司法力量的默默守护。
近日,“司法护航云花盛放”全媒体采访活动正式启动。采访组深入丽江市古城区、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玉溪市通海县、昆明市呈贡区等花卉主产区,实地探寻司法服务乡村振兴、护航特色产业的鲜活实践,讲述每一朵“云花”背后的法治故事,见证司法与产业同频共振的鲜活实践。
让我们循着花香,一起走进昆明市呈贡区。
40多年前,第一株剑兰在昆明市斗南村种下,一个关于云花产业的奋斗故事由此开始。如今,一枝玫瑰清晨从昆明斗南发出,当晚即可抵达吉隆坡的花店。历经40多年的积淀和发展,斗南,这个昔日的“小村”已蝶变为“亚洲花都”。
而作为“亚洲花都”核心区的司法机关,“高效”“双赢”成为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法院法官们口中的高频词。
金秋10月,云南花卉迎来产销旺季。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一辆辆装载着玫瑰、康乃馨等鲜切花的车辆正蓄势待“发”。
汇聚了全省80%以上的鲜切花,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鲜切花市场份额高于70%。巨量的市场贸易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矛盾纠纷。在斗南,“司法护航”四个字的分量,尤为厚重。
一个“超级枢纽”
“这事儿要是打官司,不知道要浪费多少精力,现在当天就能解决。”花农老宋因为货款拖欠的烦心事,求助于呈贡区法院。因为案子标的额不大,事实也清楚,在法官的建议下,他通过“花花世界”调解室的先行调解,跟客户“谈了不到两小时”就解决了问题,对方先付80%的货款,后续还是从老宋这进货。
像老宋这样,“有纠纷到花卉市场一号馆门口找‘花花世界’调解室”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货不对板、交易摩擦,找“调解员”评理;遇到难题、有事犯愁,找“明白人”支招。
“花花世界”调解室是呈贡区法院联合街道、公安分局、司法局等有关部门,在2023年6月建立的集纳多方主体的解纷站点之一。解纷站点共三部分,包括“花花世界”调解工作室、“花花世界”巡回审判点及“云花”联调室,即“两室一点”。其中,“两室”是“一点”的前沿阵地,审判点为联调室和诉前调解工作室提供司法支持。
两年多来,“两室一点”如同一个化解矛盾纠纷的“超级枢纽”,以“小而专”的集约化优势化解矛盾纠纷。如今,已成为守护花市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呈贡区法院受理涉及云花案件416件,其中采用先行调解方式化解纠纷198件。2025年至今,该院已受理涉及云花案件386件,其中采用先行调解方式化解纠纷201件。
“斗南市场人员密集,是花卉买卖、运输、质量等纠纷的聚集地。调解室设在这里,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和介入矛盾,实现纠纷‘早发现、早调解’。”呈贡区法院马金铺人民法庭庭长张家培告诉记者,调解室地处市场核心区,让经营主体无需长途奔波前往法院,节省了时间和费用,让当事人能将更多精力投入经营,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我们就在最近的地方,‘面对面’让花农、花商感受到公平正义。”张家培说。
七项“定制服务”
情人节、母亲节、七夕、春节……“云花”承载了人们众多节日的“情绪价值”,但花农、花商的“交易情绪”常常很难避开矛盾纠纷带来的低落。
在斗南,涉花卉案件类型涵盖了传统与新兴领域,买卖合同纠纷占比最高,约占65%,主要涉及鲜花质量争议、价格波动导致的履约问题;运输合同纠纷占比达20%,集中于冷链延误、包装破损引发的货损索赔;电商纠纷占比达10%,包括直播带货虚假宣传、跨境支付结算争议等。
“有的签合同只靠口头约定,有的发货不留凭证,遇到纠纷要么忍气吞声,要么折腾半年打官司,耽误生意还伤和气。”张家培告诉记者,花农、个体户和小微企业每天忙着种花、运花、卖花,法律知识相对薄弱。
与此相对,鲜花作为鲜活植物产品,易腐、易损且时效要求极高,纠纷处理稍有延误即造成不可逆损失,再加上交易链条复杂,涉及花农、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及消费者等主体。如此一来,“效率”一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呈贡区法院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全链条动员护航产业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仅是‘纠纷化解者’,更是‘规则引导者’‘风险防控者’。”呈贡区法院立案庭副庭长伏娟告诉记者,该院制定完善了专项通道、先行调解、繁简分流、巡回审判、灵活执行、党建共建、普法宣传等方面的七条措施,构建起“快速响应、多元解纷、前端预防、精准服务”的司法保障体系。
“我们推广的‘云上法庭’‘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等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很多花农都是在周边的县区承包土地种花,再运到斗南花市出售,以前到法院办事都得两边跑,现在依托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和数字化工具,省去了大家的奔波之苦。”伏娟说。
同时,针对花卉从业者所在地分散、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呈贡区法院还配套完善了在线诉讼适用规则、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机制,建立了“呈易送”收转发集约服务站。
不仅如此,许多花企都曾面临这样的困境——赢了官司,却输了客户。呈贡区法院创新推出的“执前和解”机制,有效破解了这一困难。
“‘执前和解’是指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正式进入执行程序前,通过和解方式促成双方达成一致,从而让案件不再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呈贡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杨凯介绍了这样一起典型案例:一名花商代表曾遭遇多笔货款拖欠,虽然胜诉,但仍担心执行难。“执行法官了解到我的顾虑后,组织所有案子集中进行‘执前和解’。我们分批发货,对方分期付款,双方承诺逐步履行义务,钱自然就收回来了。”该花商代表说。
这一机制打破了传统“胜诉—执行”的思维,在司法程序最后关口仍为当事人保留协商空间,既维护了生效判决的权威性,又充分考虑市场主体的实际困难,让司法在彰显力度的同时更显温度。
从“两室一点”到“云上法庭”,从“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到“执前和解”,作为“亚洲花都”核心区的司法机关,呈贡区法院正以多维保障,为“亚洲花都”提供高效、精准、接地气的司法服务支撑,为云花盛放保驾护航。
原文链接:https://fy.yngy.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470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溧水法院:情暖金秋,法润桑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