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法院:“匠心”呵护“马缨花”绽放在法徽之下
彝族,一个热烈的民族,浪漫的他们尤为青睐色彩艳丽的马缨花,爱它们开在山野,更爱把它们绣在衣角裙边。
牟定,左脚舞的故乡,也是楚雄彝绣产业的重要阵地,坚持“匠心立院”的牟定法院,就在这里书写着用司法力量守护民族文化“根”与“魂”的故事。
用匠心守护非遗传承
黑、青为底色,搭配红、黄、绿等高饱和色彩,运用平绣、堆绣、锁绣技法,铺织着象征生生不息的火焰纹与吉祥幸福的马缨花,一针一线传承千年,勾勒着独特的彝族文化符号。2023年,牟定法院出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10项措施”,近年来根据牟定县域彝绣产业发展实际,持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机制,在彝绣坊设置“非遗”司法保护工作联络点的基础上,配齐配强资深法官组建新型审执团队集中办理“非遗”保护案件,深入推进“先行调解+司法确认+诉调对接”“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畅通“非遗”保护案件诉讼服务“绿色通道”,用新机制、新格局、新举措持续守护彝绣传承不息。
用匠心护航产业发展
近年来,牟定彝绣产业蓬勃发展,新技法、新品牌、新图案百花齐放,但抄袭、仿制、假冒伪劣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彝绣产业健康发展?牟定法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院庭长带头深入企业调研,深入挖掘以商标权、专利权保护彝绣文创产品、传统技艺的高效司法路径;依托县综治中心平台实现涉彝绣产业矛盾纠纷早监测、早预防、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牟定县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牟定县人民法院关于开展送法进企业和“一对一”帮扶民营企业活动的实施方案》,今年来专题开展彝绣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项目电子商务培训法律讲座2场,覆盖群众80余人,多措并举为企业营造舒心、暖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用匠心织就幸福花朵
“背着娃、绣着花,足不出户有钱花”是“指尖艺术”织就的“指尖经济”民生幸福图景。产业的发展为牟定的绣娘们带来了宝贵的就业机会,其中不乏残疾人绣娘的身影,多元的用工场景呼唤着法院的“补位”。牟定法院拓展“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制发“法官联系卡”,畅通沟通渠道,实现“绣娘需要、干警报到”的“点对点”快通直达服务;借助彝绣技能培训、彝绣“T台”秀场、“村D”左脚舞大赛等活动“搭车”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宣传残疾人平等就业、劳动条件、福利保障、维权途径及妇女文化教育、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权益保障法律知识,让彝绣司法保护的春风吹拂进每一位绣娘的心里,今年来开展宣讲活动5场,覆盖群众200余人。
原文链接:https://fy.yngy.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4674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