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一策!八区亮三年行动清单
近日,《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规范提升 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清单(2025—2027年)》发布,《行动清单》分为市区两级内容共26条,各区层面16条,覆盖全市16区,针对各区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一区一策”,10月30日,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八个区司法局代表发布本单位三年行动工作计划。
韩卫杰
东城区司法局副局长
东城区将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紧紧围绕《行动清单》,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六大专项行动”:公共法律服务品牌提升专项行动,以“紫金东华解纷中心”“四合一家公服站”等为培育重点,打造区域公共法律服务品牌矩阵;法律援助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加强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建设,出台《东城区法律援助工作指引》;律师行业聚力赋能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正阳先锋 东律韶华”党建品牌影响力,推动“高端商事律企沙龙系列活动”常态化;公证行业规范提升专项行动,深化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质量体系不断提高公证质效;“中轴法脉”普法宣传专项行动,着重培育东城区“中轴法脉”普法品牌,深度挖掘中轴线法治文化资源;护航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以全市首家IP出海法律护航联盟成立为契机,着重培养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推动文体娱产业仲裁中心建设,全力打造高端商事法律服务集聚区。
胡振环
西城区司法局副局长
西城区将从三个方面,落实《行动清单》: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党建品牌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党建+科技”融合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实现法律服务全时域覆盖;推动“红律助”主品牌与各律所特色子品牌协同发展,构建特色品牌集群。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对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结果的运用,组建一支涵盖法律专业人才组成的调解专家队伍,在指导、培训全区调解工作,化解疑难复杂纠纷中发挥积极作用。完善特殊群体权益保护律师队伍机制。加强与民政、残联、妇联等部门的联动,升级完善满意度评价体系,确保队伍的服务质量与工作实效,建成让人民满意、让特殊群体信赖的法律援助律师力量。
邸静
朝阳区司法局副局长
作为首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朝阳区将围绕《行动清单》,从三大方向持续创新实践:打造国际商事仲裁核心承载区,以“国际化、专业化、全链条”为方向,构建全球法律服务新高地,积极引入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建立巡回审判机制司法矩阵,构建“全链条”商事争议解决平台;推进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建设,与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深度对接,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与企业“走出去”需求,打造“走出去”服务联盟;筑牢公共法律服务基石,建成“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动法律援助便捷化,不断深化“一网两翼三支撑”模式,真正实现“线上有响应、线下有落地,民生有保障、企业有支持”。
李福军
海淀区司法局四级调研员
海淀区将按照《行动清单》的部署要求,重点推动三项工作:开展人工智能法律前沿研究。立足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与中国政法大学共建“人工智能法研究院”,聚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建立海淀区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调解资源,建立一站式、全链条的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集为企服务、交流展示、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实体平台;探索构建区域法律服务“智慧大脑”,为政府决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支撑。深化校企对接模式。进一步完善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对接模式,培养一批跨专业、跨领域、跨地区的复合型法律服务人才。
张占辉
丰台区司法局副局长
丰台区将依托法务区建设,落实《行动清单》:不断扩展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功能,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优质资源,组建一支专业律师团队,聚焦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工伤赔偿等高频法律问题,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依托丰台法务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法务一体化,搭建京津冀法商会客厅,充分发挥京津冀律师驿站及园区企业服务先锋港资源,探索三地共享共建机制,推动京津冀法律服务协同发展中心规范运行,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法治支撑。
王广义
大兴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
大兴区将按照《行动清单》,重点从三个方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提升公证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细化各公证事项服务规范;完善线上公证服务平台各项功能,推动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融合,为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公证服务。强化企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围绕大兴区“6+5+3”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目前,首个服务枢纽已经建成并开展试运行,将逐步实现“1+5+N”服务架构。以顾问、特约调解员形式充实“三级组织+四个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力量,吸纳律师、公证员深度参与多元调解;深化多部门联动,推动行业专业调解提质扩面;依托智慧平台,实现调解资源与数据高效衔接,提升前端纠纷化解效能。
李立文
通州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
通州区将立足副中心“一核两翼”战略定位,结合《行动清单》,深耕实践:加强党建引领。持续提升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行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形有效覆盖。优化服务供给。抓好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契机,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规范建设,加强与区综治中心的协同联动,有效开展法律服务、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坚持机制引领。抢抓城市副中心建设关键时期,深化企业法治体检中心助力合规发展效能;高效能推动“通武廊”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通武廊公共法律服务合作“最小可行机制”,夯实三地公共法律服务共建共享基础。
胡建萍
延庆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
延庆区将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围绕《行动清单》,打造更多公共法律服务的“延庆模式”“延庆品牌”:坚持多维发力。完善“一纵多横”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探索法企共建。聚焦能力提升。培育“专业+社会”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建强专业力量、培育基层力量、用好辅助力量。打造区域品牌。继续完善“法律门诊我来选,法律会诊解难点,法律巡诊到百村,法律服务走在前”的全链条供给模式。践行法治为民思想,满足群众多样化法律服务需求。创新便民举措,增强法治宣传效果、提升法律援助水平、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品牌活动、优化公证便民服务。
原文链接:https://sfj.beijing.gov.cn/sfj/sfdt/ywdt82/flfw93/743817247/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