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案例入选司法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严肃纠治执法乱象、规范执法行为的同时,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注重将“监管刚性”与“服务温度”有机融合,持续推动执法理念转变、执法方式创新、执法效能提升,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振了经营主体信心,生动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深刻内涵。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互学互鉴、共同提升,司法部发布了第二批8个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
“北京市破解检查站‘通勤难’协同提速惠企解民忧”案例入选。该案例是北京市针对进京检查站通行效率低、企业物流成本高、人才流动受阻等问题,通过部门协同、流程优化、设施升级等措施,大幅提升通行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既打通区域协同发展的“交通梗阻”,又带动沿线消费复苏。
北京市破解检查站“通勤难” 协同提速惠企解民忧
关键词
部门协同、规范执法、通行效率提升
基本情况
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北京市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分析研判12345市民热线工单时发现,通州区共有9处进京综检站,年均查验车辆占全市逾40%,尤其是白庙南、北两站“通行效率低”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车辆排队久、过站慢问题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工作专班将此问题纳入整改清单,转交市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跟进协调处理。
协调处理
市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组织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开展实地调研,认为拥堵问题导致周边企业物流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区域产业招商效能与人才流动效率,制约“北三县”产业协同发展,亟需因地制宜加快实施升级改造。交通部门制定改造方案,高效组织多部门联合施工;公安部门全程介入规划,确保警务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2025年6月30日,两处检查站完成硬件改造,新增多条车道和通道。相关执法部门同步优化流程、深化部门协同,通过强化监测数据分析、科学统筹查控勤务、开展联合执法等方式,以及启动潮汐车道、免检车道、远端安检等便民措施,全面提升通行效率。目前,检查站排队时长与过站时间大幅缩短,物流成本降低,带动沿线餐饮、零售等消费发展,群众和企业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典型意义
规范行政执法需以协同破题回应民生关切,既要守住治理底线,更要释放服务温度。本案中,北京市聚焦检查站拥堵这一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条块协同、督帮一体、一盘棋作战思路,成功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转化为安全顺畅的“亮点支点”,全力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是行政执法聚焦民生、精准施治的生动实践。
原文链接:https://sfj.beijing.gov.cn/sfj/sfdt/ywdt82/flfw93/743814525/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