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上的禁毒“摊”热闹开摆 用乡音土话唠出“防毒经”
近日,榆林市青云镇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热闹开集,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驼铃”法治宣传队的队员们手捧宣传册、带着禁毒文艺小节目,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用乡音传递禁毒知识,把专业的法治课堂“搬”到了村民家门口,成为庙会上一道独特的“法治风景线”。
当天清晨,队员们赶到庙会最热闹的位置,麻利地搭起宣传台。展台上整齐摆放着禁毒知识手册、法治宣传折页、印有普法标语的禁毒文创小礼品,展台旁边宣传队员现场表演陕北说书《无毒话“药”殇》,吸引了许多前来赶集老乡们的目光。
“咱农民过日子图的就是踏实,禁毒的事儿咱得用大白话讲明白!”为了让乡亲们能听得懂,听得明白,队员们特意将专业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话来表达,把禁毒案例改编成禁毒快板书、歌词等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让普法宣传变得“有乐趣、能听懂、记得住”。干警递了本宣传册给路过的一位大叔,指着上面的图片说:“大叔您看,这‘大麻素’装成‘奶茶’样,‘摇头丸’裹着‘巧克力’皮,这些坏东西专挑咱老实人骗!”大叔翻着册子,手指头点着图片直咋舌:“以前总觉得毒品是电视里的稀罕物,哪想到能伪装成日常吃的喝的?这要是让家里的娃娃误吃了,一家子的好日子不就毁了?”
干警举着“笑气”仿真模型喊了一嗓子:“大伙儿快来看!这玩意儿可不是啥装饰品!”瞬间就围过来一圈老乡。她展开模型给大家看,语气严肃:“这叫‘笑气’,吸了能让人发出诡异的微笑,严重了还能要人命!还有咱村里要是有人说种罂粟治病,这是禁止的,种植罂粟是违法行为。或者在山里看见不认识的‘花花草草’,可千万别碰、别种,那很可能就是毒品原植物,沾了就违法!”针对农村地区可能存在的“种植罂粟治病”“误食毒品原植物”等问题,宣传队员结合真实案例,提醒村民既要自己远离毒品,也要监督家人和邻里,发现涉毒线索及时举报。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禁毒知识问答”互动环节,村民们积极参与,答对的村民还能获得印有禁毒知识的文创小礼品。“这种问答形式很有意思,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拿到小礼物,大家都愿意来凑热闹!”一位村民大娘拿着刚获得的禁毒文创品笑着说。
“驼铃”禁毒法治宣传队走进庙会现场,用乡音把“毒”的伪装说清了,用案例把“害”的后果讲明了,许多参与的村民纷纷表示,这样的宣传接地气、记得牢,以后不仅自己防,还要拉邻里一起守。好日子,就得清清白白、无毒无害!
原文链接:https://sft.shaanxi.gov.cn/sy/bmdt/jcdt/202510/t20251020_35766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在秦岭南麓,留下法治“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