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执法增温 服务提质
西部法治报 2025年08月30日02版
近日,西安市莲湖区正在开展一场卫生监督执法。执法人员在前往企业检查前,并未直接进入,而是通过移动执法终端生成一个包含任务来源、执法人员信息、监督事项的动态二维码,企业负责人用手机一扫,即可核验身份与检查信息,确认无误后同意“入企检查”。这一基于“扫码入企”新模式的卫生监督实践,让检查流程更加透明、合规,也让企业在规范与尊重中倍感安心。
这些全新的变化,源于西安市司法局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护企举措。立足发展需求、企业关切、群众期盼,西安市司法行政部门在制度、执法、服务、创新等环节协同发力,让法治成为企业发展的“定盘星”、营商环境的“稳定器”。
制度是营商环境的基石。西安市司法局围绕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相关条例立法进程;对涉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开展全面清理,确保与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民营经济促进法相衔接。新出台的《西安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涉企文件必须公开征求意见不少于30日,并依法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对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执法是法治温度的直接体现。西安市司法局推行检查一体化、执法标准化、监管柔性化“三化”举措。通过“扫码入企”,全市已累计创建检查计划203项、执行237项,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上门检查。西安市司法局采取动态更新轻微违法“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等形式,让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服务的精准决定企业的获得感。西安市司法局组织开展“民法典进企业”活动230余场次,“法治西安直播间”推出12期线上普法课程,吸引千余家企业“云端充电”,企业管理者足不出户学习政策法规;紧盯企业法律需求动态,持续推进“万所联万会”活动,深化律师涉企服务,为345家企业常态化开展公益“法治体检”;涉企公证“最多跑一次”“24小时出证”等便捷服务清单不断拓展,今年已办理涉企公证7671件,减免费用200余万元。针对企业反映的行政争议问题,西安市司法局出台《行政复议护航企业发展十条措施》。以深化商事调解试点工作为抓手,西安市司法局积极推动商事调解机构入驻基层法院。据统计,西安市融合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与西安市天平商事调解中心已接收案件2786件,现调解协议标的额达1.1亿元,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用534万余元。
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中,西安市司法局持续优化“法企对接”机制,组织外经贸企业法律服务座谈会,为32家企业解决49项跨境法律难题,编印实务指南20余册。在今年2月份开展的“新春送法、问需于企”专项行动中,西安市司法局工作组深入隆基绿能、法士特等重点涉外企业,围绕海外法律风险防控、跨境投资合规等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中欧班列“法律服务月”活动聚焦跨境运输、贸易合规,帮助企业化解潜在风险。依托“领军计划”培训和仲裁联络处建设,涉外法律人才储备不断增强,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高效、本地化的争端解决服务。
西安市司法局以法治之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更多企业在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中安心经营、聚力发展。
原文链接:https://sft.shaanxi.gov.cn/sy/bmdt/jcdt/202509/t20250915_356725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