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护航深蓝征程法润绿水青山
长江口南岸,长兴岛岸线蜿蜒舒展。上海市崇明区既是中国海洋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阵地,也是上海法院司法服务航运经济、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现场。11月12日,媒体记者团来到崇明区,实地感受法治力量如何赋能这片“深蓝热土”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站是位于世界级海洋装备岛——崇明区长兴岛上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海风吹拂,银白色船体巍然屹立在建造基地的港池中,工人们正在为船体内外做最后的装修工作。
江南造船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主力军。为更贴近船舶建造与海洋装备一线产业,2024年10月,上海海事法院长兴岛派出法庭入驻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该园区是长兴岛海洋装备产业的核心集聚区,与江南造船等一批重量级船企相邻。
沿着海岸线驱车片刻,记者一行抵达了长兴岛派出法庭。长兴岛派出法庭副庭长张建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庭通过发布服务保障船舶产业发展海事审判白皮书、召开法律风险防范专题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法律风险防范的提示和建议,有助于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增强法律意识,做好风险应对及自身战略布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崇明区不仅有着国家级船舶产业基地,也肩负着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重任。
崇明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对中华鲟的保护以及长江生态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上海首个设立生态环境审判庭的基层法院,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凝聚专业审判、协同治理、理论研讨合力,全力守护崇明以及长江口区域生态环境。
在中华鲟梦园,人工繁育的中华鲟成群结队地在整面透明的墙壁鱼池中游弋,不时侧身露出银白色的腹部,憨态可掬的样子引得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
“这里不仅是中华鲟的‘保育方舟’,更是生态司法的‘实践课堂’。”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与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在此共同设立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暨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点。崇明区法院陈家镇人民法庭法官曲翔指着科普展览馆内的玳瑁标本:“这6件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制品,源自崇明区法院审理的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案件,如今已成为警示教育的鲜活教材。”
记者团沿着整洁的村道向前,路旁是小桥流水与累累的橘树,这里便是位于崇明岛最东南端的陈家镇瀛东村。
五六个“普法盲盒”叠成一米多高,法官邀请媒体记者伸手抽取其中的渔具图片,并进行讲解。“渔具种类繁多,有些是允许使用的,有些则属禁用。海洋、长江和内陆的禁用渔具类型也不尽相同。”崇明区法院民事审判庭(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庭)副庭长贺宇红如是说。
崇明区法院院长谢闻波介绍,崇明区法院探索环资案件“巡回审判﹢庭后普法”机制,联合渔政、林业等环保行政执法机关开展以案释法活动,让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数据记录着崇明区法院环资审判司法服务生态保护的坚实足迹:2023年1月至2025年10月共审结环资案件477件,涉及生态修复费用超1.1亿元,连续八年召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司法研讨会,司法力量正在成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生动注脚。
置身崇明岛,潮声风声入耳,碧海带翠入眸,记者们日间奔波的疲惫早已悄然卸下。在长江口的沃土上,硬核发展与诗意栖居相映成趣,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法治长卷,正徐徐铺展新篇。
(记者 王丽丽 见习记者 孙陈亦)
原文链接: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4813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