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法制在线 >正文

湘西中院:以司法利剑筑牢湘西文化遗产保护屏障

时间:2025-11-14 来源: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湖南法院网讯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千年文明延续的重要见证,也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坚实基础。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西部,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州发端于战国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资源,著名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老司城古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方城古遗址就位于此。

  准确把握湘西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价值

  四方城遗址位于湖南省保靖县迁陵镇四方城村,江湘西酉水流域中心地段。经考古研究证明,该遗址始建于战国,历经秦汉、六朝至唐宋持续沿用,跨越2000余年,涵盖了酉水流域古代文明的全过程,是武陵山区现存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13年3月5日,该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7月,保靖四方城遗址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进一步确立了其重要地位。该遗址涵盖了酉水流域古代文明的全过程,阐释了南方山区土著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互相融合的历史进程,见证中国从多元到一体的华夏文明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当前,保靖县四方城遗址已经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列入2025年预备名单)。

  近年来,保靖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四方城的保护与利用,通过“文化+旅游”模式,四方城遗址已经成为保靖县文旅发展的核心引擎,成为保靖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同时,通过遗址周边村寨发展民宿、餐饮和农产品销售等,不仅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

  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的体现,能够推动当地传统产业的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和带动当地群众的就业。因此,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以四方城遗址为代表的湘西文化遗产,是当地党委、政府各部门和群众的责任。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更应立足历史、民族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深刻把握加强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时代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将文化遗产保护深度融入司法实践,为守护好宝贵遗产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聚焦司法主业严惩文化遗产犯罪行为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犯罪行为,严重威胁文化遗产的安全存续。此类行为不仅直接破坏了文物遗存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更中断了历史研究与文明阐释的考古学链条,造成的损害往往难以挽回,其社会危害远超一般财产犯罪。保靖县人民法院2024年审结的秦某某等8人盗掘四方城古文化遗址罪,依法裁判,不仅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惩处,更是人民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长江流域历史文脉、赓续中华文明的生动司法实践。

  2022年7月,被告人陈某某认为被告人秦某某所管理的保靖某陶瓷公司所在地四方城是文物保护区,曾出土过青铜器等文物,挖出来可以卖钱,便多次向秦某某提出以整修名义请其兄弟开挖,挖得东西卖钱后给秦某某分30%,其余的由陈某某和兄弟分。秦某某没有反对,同意陈某某自己安排。2022年9月,陈某某、秦某某等8名被告人到该陶瓷公司厂房旁的路上及厂房内查看、踩点,使用探测仪等设备进行反复探测。为避免被人发现,秦某某、陈某某等人最终在该陶瓷公司原料车间厂房内确定开挖的位置。最终,因未发现金银财宝和文物,他们用铁门板将盗洞盖住后驾车离开。

  2022年9月13日8时许,该陶瓷公司负责人发现制泥车间内的异常情况,便向保靖县文旅广电局报告。该局经现场查看后向公安机关报案。保靖县公安局迁陵派出所民警与刑侦大队技术室人员立即赶赴案发现场,经勘验:四方城罐罐厂车间里面被挖了一个深3米,宽1.1米的洞,且四方城罐罐厂属于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区范围。

  2023年3月3日,保靖县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此案。保靖县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某、秦某某等8人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方城遗址,行为均构成盗掘古文化遗址罪。本案系共同犯罪,被告人陈某某在共同犯罪中系犯意的提起者,起邀约、组织、指挥的主要作用,被告人秦某某在陈某某提出盗掘犯意的附和、盗掘位置的确定、盗掘行为的实施亦起到主要作用,均系主犯。其他被告人系从犯。本次盗掘行为属于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院作出(2023)刑事判决:被告人陈某某、秦某某等8人均犯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五千元至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一万二千元不等刑罚。宣判后,秦某某、陈某某等被告人不服判决,提出上诉。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11月13日作出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以司法之力护航文化遗产

  在这起案件中,保靖县法院始终坚持维护法治的尊严,做到“依法认定、从严惩治”;同时,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做到“区分情形、罚当其罪”;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效果上,做到“明确导向、强化警示”;在案件侦破起诉和判决上,各部门做到“高效配合、协同共治”。

  一是依法认定、从严惩治。被告人在明知四方城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情况下,仍然以非法占有地下埋藏文物为目的进行盗掘,其行为已构成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尽管此次盗掘未实际窃得文物,属于犯罪未遂,但对遗址本体造成了实质性破坏,且该破坏“无法恢复原状”,社会危害性严重。法院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地位作用及危害后果,对8名被告人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严厉打击妨害文物管理的犯罪行为,彰显了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以司法之力守护长江湘西酉水流域文化源远流长的决心。

  二是区分情形、罚当其罪。在依法从严的基础上,法院全面考量被告人具有自首、坦白、认罪认罚等从宽情节,并基于未遂犯的规定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确保罚当其罪、罪责刑相适应,彰显司法公正。这既有利于警示、震慑妨害文物管理的违法犯罪分子,又有利于获得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和理解,从而提升人民群众自觉保护文物的法律意识,共同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湘西酉水流域文化。该判决清晰传递了司法对破坏文化遗产“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明确文化遗产保护是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司法裁判不仅要解决个案纠纷,更要发挥规范、引导和预防功能,努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法治氛围。

  三是提升能力,适应发展。随着时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司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盗掘技术更为隐蔽,文物犯罪逐渐呈现团伙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等新型遗产的保护需求日益凸显;涉及历史建筑保护、文物所有权、文化基因传承的民事行政纠纷也可能增多。面对新挑战,法院必须不断提升专业化审判水平。应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借助考古、文物鉴定等领域的专家资源,提高法官的专业认知与判断能力。探索建立专门审判团队,集中审理涉文化遗产案件,统一裁判标准,积累类案经验。同时加强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积极回应司法实践新课题。

  四是高效配合、协同共治。司法保护是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体系中的一环,需多方协作、形成合力,构建系统全面的治理格局。第一,强化部门合作,形成保护合力。法院应积极联合公安、检察、文旅、自然资源等部门,推动构建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及专业协作机制。特别是在涉案文物鉴定、损害评估等方面强化专业支撑,提升办案质效。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可提前会商,明确取证标准和法律适用尺度。第二,推动公众参与,营造社会氛围。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巡回审判、组织普法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等多种形式,普及文物保护法律知识,揭露文物犯罪危害,弘扬文化遗产价值,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保护自觉,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网络。第三,延伸司法职能,强化源头治理。在案件审结基础上,法院应结合审判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及时向相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推动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防与技防,实现打击与防范并重。

  当前,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文物犯罪时有发生,犯罪团伙专业化、智能化、网络化趋势明显。保靖县人民法院将继续依法全面履行审判职责,统筹刑事、民事审判手段,以最严格的法律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体系、最有力的司法措施,持续筑牢湘西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屏障,为守护酉水流域千年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原文链接:http://hngy.hunan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7128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法暖家事融霜雪 心灯照彻少年途

下一篇:怀化中院: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减刑案件实质化审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