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法制报】法治新风扑面来 为民情怀暖人心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刚过去的火红七月里,安徽律师行业在行业党委领导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衡量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惠民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推动为民服务取得新成效。
据统计,仅7月以来,全省就有4250名律师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总服务时长近9000小时,开展法治宣讲1106场次,调解案件2226件,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街道、进校园、进军营活动2799场次。
A 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活动期间,以解决群众法律需求为落脚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律服务方式为切入点,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各市(省直管县)律师协会集中开展志愿法律服务活动、“微心愿”活动、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主动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努力推动法治精神进入“寻常百姓家”。
“听说省律协会长进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我就想着问问婚姻家事方面的问题。” 合肥市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居民徐大姐在接到社区通知后,带着厚厚的材料来到党群服务中心。
7月9日上午,省律协会长宋世俊走进竹荫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现场提供法律咨询。8时多,原本安静的党群服务中心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大厅里涌进了许多前来咨询的群众。
他们三三两两围住宋世俊,有的拿着材料倾诉着自己的烦恼,有的拎着布袋在一旁观看,有的侧耳倾听解答,时不时附和着插话,一堂以案说法生动的普法课悄然开讲了。宋世俊围绕房屋买卖、遗产继承、婚姻家事、老年人赡养、未成年子女抚养等法律问题与社区群众面对面解疑答惑。
在听了宋世俊耐心细致的解答后,徐大姐连连表示不虚此行,“我还要了宋会长的号码,后面有什么问题我还想咨询他。”
送到百姓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普法地摊’今日营业,您想了解的《民法典》知识应有尽有,还有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为您的生活保驾护航,我们的执业律师将会为您答释解惑……”
为持续加强《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7月16日傍晚,宿松县律师行业党委、宿松县律师协会组织部分律师到鼎和广场开展“民法典进社区”法治宣讲活动。
活动中,律师们从《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讲起,结合与居民生产生活、婚姻家庭、侵权责任等密切相关的内容和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案例,运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语言,向过往群众重点宣传《民法典》增设的居住权制度、设置离婚冷静期、高空抛物等条款。同时,律师志愿者们还耐心细致现场解答了群众提出的法律困惑和问题,指导有诉争的群众依靠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7月以来,这样接地气的普法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全省不同区域开展着,全省律师共提供法律咨询27447人次。点单普法、以案释法的普法形式,直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接地气、聚人气、有热气,营造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社会法治氛围。
合肥市律协劳动法专业专委会组织律师委员赴庐阳区杏花村街道林店社居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题宣讲活动,社区居民、企业员工等共计40余人参加了活动。付加梅律师从新出台的“三孩政策”切入,重点就如何保护“三期”女职工权益作了深入分享。
7月16日,宣城市司法局、宣城市律师协会联合组织律师在全市集中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活动。早上7时许,绩溪县律师赴法治公园,向来往群众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送上“精神早餐”。同时,就群众提出的房屋违建、薪资酬劳、合同签订等方面问题,一一给与专业细致解答。
B “法治体检”优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律师打好主动战,问需、问计、问效于企,通过企业“点单”、律师“上菜”,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依法助力纾解企业困难,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以及民商事法律风险不容忽视,提醒各位企业负责人要守法经营,确保公司企业在法律框架范围内规范运营健康发展……”7月12日,安徽维智律师事务所来到淮北市盛启元和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举办税法、《民法典》宣讲报告会。
宣讲会上,安徽维智律师事务所张宝华律师针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疑惑,现场进行了一对一、面对面的辅导和交流,力求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税收筹划以及民商事法律风险问题。
7月20日下午,安庆市律师协会组织城区20家律师事务所律师走进安庆市筑梦新区,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暨“法律服务走进万企”活动,为园区企业答疑解惑,宣传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代理公司拖欠费用迟迟不付,我们该如何有效维护权益”“公司遇到用工劳资纠纷,有哪些法律条文适用化解纠纷”……园区企业代表们听闻消息,准备了“一箩筐”问题来到活动现场。
园区企业之一乐每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与另一家企业存在货款债务纠纷,该企业工作人员胡祥林带着签订的协议向律师咨询是否有办法追回货款。“律师现场给予指导,帮我们向对方发律师函,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走法律程序起诉对方。”胡祥林对律师的解答非常满意,他高兴地说道,“律师们到园区来提供法律服务,我们企业不用四处找律所咨询,省去了不少麻烦,这样的活动非常贴心。”
7月30日,安徽盛华达律师事务所一行4名律师,来到安徽靖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律师一行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以及遇到的法律问题,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合同法基础理论宣讲,对提出的涉及合同、企业债权债务、企业用工等法律问题给予专业细致的解答,对企业在技术升级改造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出专业的法律意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法律指引,同时也真切感受到依法办事护航企业运营日渐走上正轨。真心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越多越好,并且是有针对性的审查我们公司开展的业务,以求得长期健康的企业发展之路。”活动现场,企业负责人杨经理感慨道,这样的“法治体检”,对公司依法决策、依法经营、合规管理有很大帮助。
只有深入走进企业,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只有深入走进企业,才能真正做好企业的法律参谋。安徽律师深入企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以“问诊+课堂宣讲”等方式,实现点对点沟通、面对面交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实效。
C “心手相牵”助力乡村振兴
7月23日下午,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东山村村民委员会会议室里传来阵阵掌声,这是村委会党总支和安徽明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党建联创共建协议签订仪式的现场。
在明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徐文东看来,支部共建对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与东山村党总支在共筑组织基础、共建党建平台、共解群众急难、共办实事好事、共推法治建设、共促乡村发展方面开展合作,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这次签约的目的。”徐文东表示。
7月14日上午,黄山市律师行业党委委员、市律师协会副会长蒋思清到祁门县祁山镇芳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上,蒋思清表示,通过这次结对帮扶,双方要建立联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工作对接和任务落实;要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签订村(居)法律顾问协议,明确点对点服务内容;要积极宣讲《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提升村民法律素养。
7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课堂在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渔塘村举办,安徽萝宁律师事务所吴璐璐律师以有奖竞答方式,在互动中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了防溺水和防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
“希望孩子们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保持阳光心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吴璐璐律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普法小课堂,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法治观念,守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D 巧解烦心事点亮“微心愿”
全省律师认真摸排和了解困难群众“微心愿”清单,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组织发动党员律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全省律师慰问困难群众899名,完成“微心愿”517件,慰问物资总额达274076元。
7月7日,安徽典司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娟来到池州市青阳县杜村乡龙华村村委会,与村干部、司法所调解员盛景龙一道调解一起由土地界限问题引起的纠纷。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事实,更好地化解矛盾,胡娟、盛景龙与两名村干部商量后,冒着酷暑到地块现场去察看情况。胡娟向纠纷当事人讲解了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及法律规定,告知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还分析了侵权的法律后果,有效化解了基层群众矛盾。
7月26日,来安律师为社区群众点亮“微心愿”,先后来到高郢、七里、青龙等多个社区,为军烈属、留守儿童、高龄老人等群体送去电饭煲、米、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需要,并向他们宣传《民法典》及法律援助相关规定。
7月21日,池州市律协副会长、安徽九华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四八等5人,走进石台县塔坑村,开展“微心愿”暨送法进村居活动。通过详细了解居民实际困难,主动认领 “微心愿”,为7名困难群众和2名退役军人送上慰问金及消暑物品,共计5600元。
7月28日上午,“景旺助力特教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及企业合规公益法律讲座热闹开启,安徽景旺律师事务所以实际行动践行“学党史、见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
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自1989年创校以来,一直承担着铜陵市听障、智障、自闭症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和智障、自闭症儿童学前康复教育职能。为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激励优秀教职员工,安徽景旺律师事务所特出资设立“景旺助力特教发展基金”,基金规模为22万元人民币,设立“中流砥柱奖”“青年才俊奖”和“敬业孺子牛奖”,予以现金奖励。
景旺律师事务所主任叶齐真诚表示,“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基金是向辛苦奋斗在特教战线的园丁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陈浩校长对于景旺律师事务所无私的奉献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同时也承诺将发挥基金的最大效用,为铜陵地区各类残疾学生教育、康复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次次送法解惑、一声声真诚叮嘱……安徽律师行业在提升直达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上出实招、下实功,从“坐堂待诊”到“送法上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履行社会责任,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实实在在的奋斗着……
通讯员 纪永德 潘璐璐
稿件来源:2021年8月12日安徽法制报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584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