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好榜样:马丽萍
马丽萍,女,1972.7月出生,西宁市,回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西宁市司法局法宣处处长。她在司法行政工作近22年,工作中,她恪守职责强素质,不辱使命写忠诚,在普法宣传和法治西宁建设中践行着一名基层普法工作者的忠诚誓言。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所在处室荣获2011-2015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普法办公室、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办公室、全省法治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殊荣。
一、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政治素养得到新提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结合西宁实际,提出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创新思路,她加强对基层工作的业务指导与督查考评,促进了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上下连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效运行。
二、抓住重点、精准布局,普法工作取得新进展
法治宣传处承担着西宁市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作为处室负责人,她积极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以落实法治宣传教育为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法的新要求新期待为己任,不断拓展和丰富普法的宣传载体、途径和形式,在全市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七五”普法启动伊始,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谋划和推动,勾勒出西宁市“七五”普法的“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出台了《在全市开展“十百千万”法治宣传教育共建行动实施方案》,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法治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法治文化建设为依托,以法律服务为支撑,以法治创建为载体,实施了“四梁八柱”为基础的“十百千万”系列共建行动,打造了“七五”普法的“西宁模式”。
二、塑造品牌,精心谋划,普法载体建设创新突破
在创新模式、打造品牌、推动实践上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法治宣传教育足音铿锵,亮点纷呈,法治宣传群众知晓率、满意率大幅提升,一系列高规格、大规模主题活动,工作影响日臻扩大。近年来,她策划、组织和编撰了大量法治宣传教育重要会议、大型活动、画册、专题片等重要工作,并在《中国普法》刊登署名文章专版介绍西宁市“七五”普法经验和做法。成功组织举办了西宁市首届法治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及颁奖典礼、第二届“十佳法治单位十佳法治人物”评选、法治微动漫(公益普法广告)作品征集评选、普法志愿者联盟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一是全方位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了以“学习宪法、尊崇宪法”为主题的有奖知识竞答活动;率先开启了全省首条“宪法宣传公交专线”;举办了“法治的力量”2018年西宁市“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诗歌朗诵会;在全市重要商务区LED户外大屏、出租车等播放宪法宣传内容,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适应新媒体要求,运用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开展“指尖上的普法”,主动协调亲自设计,开通了“西宁普法”新媒体矩阵,形成了市与县区及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进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西宁市建成13个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5个青少年法治德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了基层法治建设“六个一”工程、“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四是率先打造一系列领先全省的多元化、立体化和常态化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建成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大院等;将法治元素植入剪纸、皮影戏、花儿等地方传统文化中,创作了一批“接地气”的法治文化产品;开展“法治文化大拜年”“法治文艺乡村行”“市民法治大讲堂”、法治谜语竞猜竞答等活动,推进了具有西宁特色的法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传递法治中国好声音,汇聚法治西宁正能量,是作为普法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梦想在前方,她奋进在法治的路上,奋战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第一线,用执着书写着西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ztzl/jyzd/jyzdxjdx/202109/t20210918_7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