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司法厅召开关于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五条政策措施宣讲会议

6月9日,省司法厅召开关于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五条政策措施宣讲会议,对近期河北省制定出台的扎实稳定全省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措施及20个配套政策中“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五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五条措施”)进行宣讲。会议由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冯韶慧宣讲,党委副书记、厅长宋仁堂主持。冯韶慧从“怎么看”“怎么干”“怎么办”三个方面,对促进法治化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五条措施进行了详细解读。
会议指出,河北省政府将五条措施作为稳定全省经济运行的20个配套文件之一,纳入全省一揽子政策大盘,充分体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法治建设、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
会议指出,这次出台的五条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制定《河北省行政审批便利化条例》,修订《河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开通立法热线电话,回应市场主体诉求。每年开展1次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严格备案审查、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法治把关作用。
二是全面推行减证便企告知承诺制。开展“目录之外无证明”专项监督检查,杜绝“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对户籍管理、市场准营等营商环境领域告知承诺证明事项进行扩容,年底前达到50项。
三是提升行政执法文明利企水平。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专项清理,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制定“禁止性行为清单”,组建省市县三级专家顾问团队,对乡镇(街道)行政执法队伍面对面指导。常态化开展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案卷评查,开展“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式执法运动式执法”专项整治。实施“行政执法温度提升”行动,出台“免罚清单”,开通执法质量反馈热线,做到有诉必达,无求不扰。
四是加大营商环境普法和依法治理力度。将每年9月定为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月,省普法讲师团每年开展示范宣讲不少于4次,指导市县成立法律服务宣讲团,对辖区内企业开展“精准普法”。深化“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市场”,创建“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公平守信示范市场”。鼓励引导企业优先选择调解、仲裁、公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每年在全省组织开展2次涉企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突出化解企业债务、劳务关系等领域纠纷。
五是优化涉企法律服务供给。整合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优质资源,组建雄安新区联合法律服务团,推动打造雄安法务高地。培养“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组建不少于150人的涉外律师人才库。开展“千所联千会”活动,6月底前研究出台涉企公证收费优惠政策,组织法律服务人员为“白名单”重点企业复工达产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对疫情防控形势下存在实际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开展法务帮扶。
五条措施具体包括29项具体举措,打出了一套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法治政策“组合拳”。聚焦法治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力求做到靶向施策、精准滴灌。各项措施均要在8月中旬取得实质性进展,且每项措施都有明确时间节点要求,力求早落实、快见效,及早为市场主体“雪中送炭”。
会议强调,“落实五条措施、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政治任务,更是职责使命。”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把服务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意识嵌入到立法、执法、普法、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中去,特别是在行政执法监督、合法性审查工作中,要把好法治关口,监督到位。要主动作为,在全力以赴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陈微
原文链接:http://sft.hebei.gov.cn/system/2022/06/10/03016739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首都司法鉴定人战“疫”正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