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砥砺作为丨跑出数字加速度 释放发展新动能 吉林法院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工作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让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要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近年来,吉林法院积极将信息化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相融合,以“抓应用、填空白、补短板、深融合”作为智慧法院建设工作目标,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为基础,通过审判辅助事务工作规范化、集约化管理,推进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应用,释放信息化力量,提升审判质效动能,让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在吉林法院司法服务中跑出“数字加速度”。
拓展一体化推动,释放体系管理新动能
吉林高院高位统筹、一体推进,从领导、执行、研究、推进四个层级,推动构建多业务部门配合、多内容交叉推进、多角度实践应用的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新格局。
吉林法院开展的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按照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应用、落实书记员集约化管理三个阶段分步实施,着力从智能化场所建设和系统平台升级两个方面完善智能化体系,从审判质效、管理实效、工作成效三个维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从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和审判辅助人员职能改革入手,全面提升智慧审判效率、优化司法辅助人员配置,促进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
“在无纸化办案工作启动之初,省高院即制定了详细的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又从统计通报、评估考核、指导反馈、总结提升四个方面开展日常监督管理,就是要以高站位细部署,以一盘棋谋全局,让无纸化办案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吉林高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淑媛介绍。
案件类型全覆盖,释放审判执行新动能
吉林法院全流程无纸化办案范围涵盖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各类案件,并在民商事、行政案件审理中,探索建立了成型、稳定的六大办案核心场景应用。2021年底,吉林法院已实现辖区内民事、行政案件全流程无纸化办案,上诉案件不再移送纸质卷宗;刑事案件通过联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政法协同办案系统进行流转并全程留痕;执行案件全过程实施内容自动形成电子卷宗,结案后自动转换为电子档案。
全流程无纸化办案与在线诉讼无缝衔接,开启了互联网时代执法办案新模式。白山中院拓展无纸化办案运用范围,打破时空限制,为当事人开展线上诉讼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实现法官与当事人、与纸质卷宗零接触。尤其是在居家静默期间,法官在线对简单易办的案件进行阅卷,组织当事人质证、开庭,恢复线下办公后在最短时间内结案,做到疫情防控和案件审理“两手抓、两不误”。2022年疫情静默期内,白山中院利用互联网法庭和云晤系统组织网上庭审60余次。
审判节点全覆盖,释放审判公开新动能
吉林法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形成了覆盖全部审判流程的无纸化智能办案模式。在立案阶段,对新收纸质材料进行分类、扫描、编目、挂载系统,同时对原审案件电子档案进行自动关联。在审判阶段,可充分利用电子卷宗,开展网上阅卷、智能庭审、智能接待、智能合议、智能法官会议、智能审委会等智能化办案应用。在结案阶段,使用智能文书辅助工具生成裁判文书,并通过集中送达平台进行电子送达。在评查阶段,对案件信息、电子卷宗、裁判文书质量进行智能监管巡查。在归档阶段,各审判流程阶段形成的电子卷宗自动生成电子档案,与纸质卷宗同步归档。
目前,吉林全流程无纸化智能办案平台已全面对接四大公开平台,在立案、分案、开庭、结案等审判流程时间节点向当事人发送短信提示,便于当事人及时了解案件进展状态,并且持续拓展司法公开范围,不仅公开案件庭审过程、裁判结果,也公开生效判决执行情况,强化裁判文书说理,充分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提升裁判理由、结果的可信度。在2021年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排名中,吉林高院在32家全国高级法院中排名第三位,吉林中院在49家中级法院中排名第五位,宁江法院在124家基层法院中排名第二位。
审判管理全上链,探索审判监督新路径
吉林法院在办案流程规范化监管、院庭长监督管理、领导过问等多个审判管理环节开展了司法链的实践应用。将审判法官及司法辅助人员的权责清单以履职指引的形式嵌入办案系统,建立院庭长“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平台,对审判活动和司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加强对电子卷宗智能流转、案件审理进度动态提示、文书庭审质量智能筛查等工作,全面推进精细化审判管理工作。同时在全省三级法院推广建设智能审委会会议室和办案辅助工具,实现对审判监督管理的全线贯通、全程留痕、动态可视,提升网上办案效率。
吉林中院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在审判管理中的智能应用,通过设定质检规则,对缺少案件核心信息、案号错误、不及时上报等情形进行自动筛查,及时筛查裁判日期错误、书写不规范、案号缺失等情况,拓展司法链在诉讼服务全流程保障、电子证据、生道执行等多项应用,保障数据安全。
集约管理全整合,释放审判辅助新动能
吉林法院积极探索集约化管理工作新模式,通过系统平台将全部审判辅助工作流程集约集成,实现诉讼材料集中收发扫描、法律文书集中送达、庭审驻庭记录三方面的集约化管理。将扫描装订、卷宗流转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配备专门送达团队,利用法院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采取预约送达、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转交送达、代收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对法律文书集中送达;实行“一书一庭”的驻庭模式,将负责庭审记录的书记员分配到每个法庭,书记员按照排期的开庭任务进行记录。
延边中院拓展了书记员管理办公室职能,从对书记员队伍进行管理,转变成对书记员负责的事务性工作进行集约化管理。安图、延吉、珲春等13家基层法院围绕庭审集约管理,以权利义务关系简单、案件事实清楚的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调解案件为切入点,推行“庭审录音录像+框架式笔录”模式,节省原有书记员配置近三分之二,极大的节省了人力资源。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吉林法院将进一步巩固信息化建设成果,紧盯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和一线法官办案需要,全力打造以电子卷宗深度应用、电子诉讼深度融合、审判辅助事务性工作集约管理为重点的全流程无纸化办案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吉林智慧法院4.0版的转型升级,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原文链接:http://jlfy.china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2/07/id/677521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