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多举措推进法治宣传工作走深走实
门源县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措施,不断拓展宣传阵地、丰富宣传方式、创新宣传载体,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突出重点对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助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特色化,走出了一条普法宣传工作的“新路子”。
把握关键,分类施策,推动重点群体学法用法。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城乡居民等重点群体学法用法工作为抓手,精准分类施策,提升学法用法实效,以点带面夯实法治建设工作基础。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以“农牧民夜校”、“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社区”以及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宣讲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详细解读蕴含其中的法治道理,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80余场次,举办法治讲座15余场次,受教育人数10万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1800余人次。
部门联动,照单履职,抓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印发《门源县“八五”普法规划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门源县2022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及普法责任清单等,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主动认领普法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和措施保障,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同时,坚持以案释法常态化长效化,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行政复议人员等在办案、执法过程中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用好用活“身边事”,教育警示“身边人”,随时随地开展普法“公开课”。
集思广益,探索创新,打造新时代多元普法矩阵。充分发挥各类普法阵地作用,通过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主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的熏陶。走进今年打造的门源县民法典宣传教育基地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先贤的法治思想、一盏盏独具特色的法治明灯、一幅幅吸引眼球的法治文化作品...基地内的“VR体验区”“趣味答题”等板块让参观者提升参与度、体验感,在科技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收到良好效果。自运行以来,基地共接待党员干部、农牧民群众、青少年等各类参观者1000余人次。正在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东川镇寺儿沟村将德治与法治并重,打造党群学教阵地,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强化基层治理,把法治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各环节,激活乡村治理“法治细胞”,走出一条以“法”为特色的村居治理之路,成为引领门源乡村治理新风尚的标杆。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sfxzyw/jcgz/202209/t20220905_956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