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滨城区人民法院深化诉前调解、案件速裁和诉源治理为审判提速——案件办结平均用时45.44天
□ 记者 姜 斌 王 凯
通讯员 李贵青 李荣新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调解好了我们的矛盾,不仅省钱省力,关键是还保住了我们多年的友情!”11月15日,在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法院调解中心,刚了结了借贷纠纷的王女士充满感激地说。
今年以来,滨城区人民法院对内优化庭审流程,改革工作机制,深挖办案潜能,对外加强工作联动,深化诉源治理,将诉前调解、案件速裁和诉源治理作为牵动审判提速的“三驾马车”,精准推进民事诉讼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实现审判增速。
打造“银烁调解室”特色品牌,源头化解纷争。滨城区人民法院通过健全非诉解纷机制,丰富当事人的解纷选项,让纠纷可以通过调解、仲裁、公证等多种方式化解,从源头实现轻重分流,减少诉讼案件数量。通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和综合考察,滨城区人民法院择优选拔聘用了10名退休的老党员为驻院特邀调解员,将他们编入7个速裁团队,团队长对案件全程负责,既利于法官了解案情始末,又便于对调解跟进法律指导,调解不成即可立案审理,真正实现了诉调无缝衔接。今年以来,滨城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成功1599件,调解率38.73%,诉前调解分流率15.37%,居全市前列,司法资源得到有效释放。
“速裁速裁,就是要在办案速度上让当事人体会到司法为民,通过快立、快审、快结,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把一些类案、简案消解在诉讼前端。”据滨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瑞介绍,滨城区人民法院在全市率先推出速裁办案机制,通过案件的繁简分流、快慢分道,优化审判资源配置,提升审判效率,推动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提质增效,使司法供需更加匹配、群众诉讼权益尽快实现。
打造“青霖先锋队”速裁工作品牌,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审判前线。立案庭调整设置80后、90后年轻骨干法官助理的7个速裁团队,推动案件“速立、速送、速调、速审、速判”,让速裁团队成为培养年轻法官助理的“孵化器”,使速裁模式成为拉动全院案件质效提升的“发动机”;速裁范围从起初的道交纠纷、金融借款等13个案由扩大至除破产、执行异议之诉等少数案由之外的全部民商事纠纷类型,速裁团队拉动全院办案质效提高33.2个百分点,速裁优势凸显。同时,滨城区人民法院建设智慧法院,建成32个互联网法庭,让当事人少跑路,让办案走上“快车道”。全院速裁结案3189件,占一审案件的46.9%,同比增长19.3%,平均办案天数25.85天,同比缩短6.2天,速裁优势持续显现。
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构建“党政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强化部门联动解纷,设立律师、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和劳动争议、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联合工会、妇联、律协、金融、仲裁、公证等部门开展行业调解和专业调解。强化党员法治教育,构建“党校+法院”的法治教育新模式,成立全省法院首家党校法院分校、建立全市首家党校机关法治教育基地,依托丰富的案例资源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法治教育。强化青少年犯罪预防,打造“法童行·护未来”少审品牌,成立全市首家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实现全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系。强化法治宣传,打造“天平之声”宣传品牌,发布以案释法案例50余篇,1名法官、2篇案例分获全省法院《民法典》“五个一百”宣传优秀法官、优秀庭审和典型案例,常态化开展执行直播,几百万网友跟着法官抓“老赖”,将执行现场变成普法课堂。在全市诉源治理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据滨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扈炳刚介绍,今年以来,该院收案10656件,结案10286件,平均用时45.44天,同比缩短22.84%。新收案件增幅同比下降5.23%,发改率同比下降了62%。
原文链接:http://www.sdcourt.gov.cn/nwglpt/_2343835/_2532828/9035455/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人民法院报】珍爱湿地
下一篇:【人民法院报】无益拍卖规则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