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温情调解助老友化纠纷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相新宇 报道
淄博讯 “真的太感谢法院了,不仅帮我要回了欠款,还帮助我们修复了多年的友情。”近日,原告王某来到淄博高新区人民法院,向承办法官和调解员送来一面锦旗,表达感谢之情。
据了解,该案为一起朋友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早在2002年,原告王某给被告韩某运送了价值7000元的货物,被告由于资金周转等问题,未支付原告货款。后原告多次催要货款,被告虽每次都答应还款,却一直没有兑现承诺。直到近期,原告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都无法与被告取得联系,无奈之下,遂诉至淄博高新区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帮其追回欠款。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佟彤考虑到案件涉及金额较小,事实清楚,存在可调解的空间,于是决定对案件进行诉前调解。“我分别约见了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背靠背’调解,经过沟通了解到,原告与被告本是十年老友,因为欠款问题关系一度僵化,但双方当事人仍希望维系这段友情,只是被告现在家庭困难,还款压力较大。”调解员庞桂珍告诉记者,了解到双方的真实情况后,她再次约见了双方当事人,经过温情沟通、耐心调解,最终原告同意给予被告时间宽限,被告也表示一定按照约定时间归还欠款。双方重修旧好,握手言和,法院向当事人出具了调解书,一起朋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得以圆满解决。该案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高效快速地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解决了当事人的烦心事。
今年以来,淄博高新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积极运用调解手段,致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方案,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用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维护社会稳定。
“心系群众,才能让司法更有温度。作为一名法官就应该综合考量法、理、情,不仅要依法公正裁判,更要积极服务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在公正司法中感受到新时代司法蕴含的力量、是非与温度。”佟彤说。
当前,淄博高新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不断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联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不断探索创新诉源治理工作,搭建五源治理指挥平台,研发“无讼高新”诉源治理微信小程序,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同时,法官组成志愿服务队,定期走进社区、乡村,用心用情组织调解,释法明理、耐心劝说,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司法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
原文链接:http://www.sdcourt.gov.cn/nwglpt/_2343835/_2532828/9097580/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