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张甲天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五年全省法院结案966.1万件
□记者 赵君 报道
济南1月15日讯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甲天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
张甲天说,五年来,全省法院收案959.2万件,结案966.1万件,其中省法院收案12.5万件,结案12.3万件,主要办案质效指标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不断增强。
张甲天说,五年来,全省法院全面落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审结一审刑事案件37万件、行政案件11.7万件。审结一审杀人、放火、抢劫等暴力犯罪案件1.8万件,比上个五年下降30.1%,持续处于低位运行。依法严惩黑恶犯罪,审结一审涉黑案件228件2602人、涉恶案件1336件8195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780人。审结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等犯罪案件1483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审结制售“病猪肉”“毒面膜”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2755件,审结醉驾等危险驾驶犯罪案件14万件,审结高空抛物、偷盗窨井盖等案件228件,全方位守护老百姓“针尖上”“舌尖上”“头顶上”“脚底下”等安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审结涉“保健品”“收藏品”“免费品”等案件365件,追缴赃款12.1亿元。严厉打击刷单返利、交友陷阱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相关案件1.4万件。坚持“打虎”“拍蝇”“猎狐”一体推进,审结一审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4286件5359人。
张甲天说,五年来,全省法院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履职尽责,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467.8万件。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审结涉5G、生物医药、种源种业保护等一审知识产权案件8.9万件。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制定审判执行全环节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措施,推广枣庄法院司法助企、东营法院“四向发力”、威海法院全周期服务、临沂法院“1+1”联系法官直通车等做法,便利当事人诉讼,降低解纷成本。加大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的惩治力度,审结一审环境资源案件6.6万件。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与沿黄其他8个省区高院签署协作框架协议,在郓城县、东阿县、惠民县等沿黄地区设立巡回审判工作室33处,审结涉黄河案件882件。坚持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出台服务保障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建设20条措施,审结一审涉外商事案件3959件。
张甲天说,五年来,全省法院健全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及时高效便捷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加强诉前调解规范化建设,扩大专业性行业性特邀调解队伍,引入特邀调解组织2309个、特邀调解员1.4万人,诉前调解成功各类纠纷数量逐年递增,2022年为57.3万件,同比上升29.8%。依法审结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涉民生案件142.2万件,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妥善审结涉房屋买卖、出租、装修、物业等纠纷案件39.1万件。审结劳动纠纷案件29.9万件,既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合法权益,又尊重企业正当用工自主权。坚持高效公正规范文明执行,建立全流程解决执行难工作机制,执结307.7万件,执行到位8909.7亿元。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健全完善家事调解、人身保护令等制度,审结婚姻家庭案件70.6万件。
张甲天说,五年来,全省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常态化开展员额法官遴选,建立员额递补机制,遴选员额法官1582人。网上立案835万件,20%的立案登记在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完成,网上鉴定、送达率分别达99.8%、94.8%。建设1500余个互联网法庭,在线开庭84.3万件。
张甲天说,2023年,全省法院将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始终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原文链接:http://www.sdcourt.gov.cn/nwglpt/_2343835/_2532828/9152783/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