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滕州法院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通讯员 王冬梅 丁啟洋
记者 张环泽
今年以来,滕州市人民法院聚焦“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攻坚行动,牢牢把握“公正与效率”主题,深入实施“司法护航工业倍增”行动,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精准护航企业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机制、顶格推进。如何与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这成为滕州法院护企安商的一道必答题。
“感谢法官的倾力调解,我们才能够这么快地追回大批欠款,省时省力,真是解了我们公司的燃眉之急!”滕州市南沙河镇江苏商会一家成员企业的负责人紧握法官的手不停道谢。
今年6月份,这家企业因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向南沙河法庭提起3起诉讼。“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是我们处理涉企纠纷的优选项。”南沙河法庭庭长邱雨说,调解省时省力省事,能帮企业迅速从纠纷中抽身、以最小成本化解“干戈”。
邱雨先后多次通过“线上+线下”“背靠背+面对面”的方式,从利害关系、法律后果及社会诚信等角度入手,不断调整调解方案,找准双方利益结合点,最终促成3起案件成功调解,既维护了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为企业继续生产经营注入了资金活力。
滕州法院始终秉承“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理念,开通涉企纠纷立审执一体化“绿色通道”,同时通过建立“工会+法院”“金融协会+法院”等模式,发挥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效能。2023年以来,滕州法院诉前成功调解各类涉企纠纷1996件。同时强化司法服务政策供给,院长、庭长走访调研企业120余家,针对民营企业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司法服务和建议,帮助企业从源头预防、化解纠纷。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工地上,吊机忙着装卸材料,混凝土搅拌车进进出出……原山东伦达车业科技有限公司厂区里一派忙碌景象,相关项目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很难想象,两年前,这家资产总额6亿余元的公司,资产负债率达522%,已无力继续经营。面对困境企业,是破产了之,还是破旧谋新?
滕州法院选择了后者。他们在调查中发现,该企业各类债权相互交织,租赁关系复杂,且相关债权人对债权认定意见相左,各承租人对破产清算反映强烈。如何解决错综复杂的债权和租户问题摆在了承办法官面前。
滕州法院一方面指导破产管理人组织召开圆桌会议,调解确定争议债权数额,另一方面大胆尝试,针对不同租户的不同情况,分类制定措施,在保证租赁户各项合法权益的同时,盘活了近100亩黄金地段工业用地,保证新进驻企业及时开工建设。
坚持能动司法,让病企脱胎换骨,让“僵尸企业”有序出清,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这样的场景正不断上演。
滕州法院积极完善经营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今年以来,审结破产、强制清算案件6件,化解不良债务13亿元,安置职工385人,腾退各类土地313.92亩,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维护经济秩序和就业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营商环境无小事,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得到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亦需要支持。这是审判执行工作应当一以贯之的理念。
滕州市民王某与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判决生效后,该公司迟迟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王某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通过前期调查发现,近几年受疫情影响,该公司产品销路不畅,货款未能及时回笼,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滕州法院在与双方多次沟通后,促成执行和解,通过“放水养鱼”实现了债权受偿和企业生产发展。事后,相关公司负责人紧紧握着执行法官张斌的手说:“感谢法官的帮助,这几年真是太难了,幸好有你们,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纠纷,更拯救了公司。”
滕州法院坚持对每一起案件“多走一步”,在充分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法审慎采取查封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涉案民营企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同时运用宽限期、信用修复等司法手段,充分发挥司法促发展、稳预期、保民生的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极版’,只有‘升级版’,必须永不止步、善作善为。”滕州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显礼说,滕州法院将在强化审判职能、创新服务举措、延伸司法功能等方面持续深耕,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程,为“中华善城、现代滕州”强势崛起保驾护航。
原文链接:http://www.sdcourt.gov.cn/nwglpt/_2343835/_2532828/13575973/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