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丨甘肃法院“陇原风暴”执行行动新闻发布会
1月1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法院“陇原风暴”执行行动新闻发布会,省法院副院长孙伟,省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季学勇,共同介绍全省法院2023年执行工作和“陇原风暴”执行行动开展情况以及发布执行典型案例,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大家好!首先我对各新闻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法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就全省法院执行工作和“陇原风暴”执行行动开展情况向媒体朋友们作一介绍。
2023年以来,在省法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法院、省委各项工作部署,以“743”总体工作思路为统领,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狠抓执行质效、队伍建设,扎实开展执行难题大攻坚、陇原风暴、百日执行攻坚等一系列执行行动,全省法院执行干警勠力同心、夜以继日、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自2023年初“陇原风暴”执行行动启动以来,全省法院牢固树立“公正效率”“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以非常之志、非常之力、非常之举、非常之势打好执行攻坚战、能动战、舆论战、整体战,全省法院共执结案件24.8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662.13亿元,发放案款139.71亿元。查封房产18241套、车辆9791台,冻结资金52.07亿元,划扣涉案资金46.88亿元,腾退交付房产872套,保全房产3604套、车辆190台,保全金额97.84亿元,拘传36410人,拘留5077人,执行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案件执结率跃升至全国第7位,“3+1”等多项重要指标跃居全国第一方阵,彻底改变以往执行工作乏力、执行效率不高的工作局面。
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中明将执行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为执行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求。全省法院制定执行工作“一个中心,两个支撑,三个抓手,四化建设”工作体系,认真落实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三统一”要求,办培训、作述职、开调度、发通报,措施强劲,推动强力。全年举办11期业务培训班,提升执行业务素养;召开执行工作推进会4次,树牢“一盘棋”思想;召开调度会18次,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把脉医治”;发出通报简报148期,及时表扬先进、敦促后进。对案件数量较多的3家法院进行案件分流,有效解决执行案件数量地域分布不平衡问题;对124件执行案件在全省进行交叉执行,打破地域保护主义,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案件;对下督导10次,面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整改,提起“一案双查”11件,进一步树牢廉政风险意识。
服务全省大局,护航营商环境。共执结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17972件,执结率30.12%,执行到位金额261.26亿元,对3737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进一步维护经营主体经营稳定、激发市场活力。开展“雷霆2023”行动,涉职务犯罪案件财产执行到位9833.24万元;执结78件涉党政机关案件;执结涉金融不良资产案件18422件,执行到位206.21亿元;涉黑恶案件财产刑共执行到位20.71亿元,追缴、没收违法所得执行到位27.24亿元,总体执行到位率94.4%。全省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积极作为,真正将企业的胜诉权益兑现成真金白银,为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执行力量。
着眼民生冷暖,强力执行解民忧。人民利益无小事,执行行动开展以来共执结涉民生案件29994件,执行到位18.29亿元。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1367件执行积案进行集中清理,清积率达97%。持续巩固根治欠薪工作成果,共执结1858件涉农民工工资案件,为农民工追回血汗钱2491.21万余元。全省法院化解673件涉“登记难”案件,化解率92.57%,“办证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展涉民生小标的案件司法救助专项活动,发放救助资金25.27万元。
完善联动机制,全面形成合力。联合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制定《关于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工作指引》,维护司法权威,强化执行工作威慑力;与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制定《关于推行不动产司法查控协同网办工作的通知》,缩短执行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白银中院与社区、乡镇联合制定《执行法官进网格实施方案》,将“法官进网格”“网格服务司法”落到实处,形成多维共治的全网络执行新体系。
科技赋能执行,智慧模式高效。充分运用“智慧执行APP”,实现执行工作“互联网+”与案件管理系统有机融合,开启了人民法院智慧执行新模式。天水市麦积区法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全市首份“限制驾驶令”,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限制其驾驶非运营小型车辆,精准打击老赖。定西市安定区法院推出执行“区块链”新型办案团队办案模式,打破了“一人包案到底”办案模式,使执行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执行事务管理更加精细。张掖市甘州区法院首创“云法庭”执行,为困难当事人提供便利,有序推进案件执行。
院媒联手直播,重塑社会诚信。开展“直击执行现场”直播活动11次,累计2670万网友沉浸式围观人民法院执行过程,执行法官上线变“主播”,与群众进行互动,现场普法。凌晨出击、周末行动、千里执行的执行场景让人民群众一次次动容,深感一线执行干警的艰辛与不易,法院执行工作得到案件当事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利用最高院失信人公布平台、中甘网鼎立信等新闻媒介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57155条、限制高消费令143948个,累计发布执行稿件8967篇,全年自然人信用修复29910人,在全社会有效营造了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法治舆论环境。
执行工作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全省法院将进一步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扎实开展“陇原风暴2024”执行行动,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力助推法治甘肃、平安甘肃建设。
最后,衷心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支持法院执行工作,引导全社会积极营造文明、诚信、和谐的法治环境。季学勇:2023年度全省法院执行典型案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执行工作关系民事权利实现,关系国家法治权威,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对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不断维护好实现好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全省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同心协力、守正创新、攻坚克难、付出艰辛努力,做到服务大局有“高度”、专项执行有“速度”、执行举措有“力度”,服务企业有“深度”,保障民生有“温度”,将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利”真正兑现为“真金白银”,护航群众合法权益在“最后一公里”加速实现。在去年已执结的案件中,涌现出一大批在本辖区有较大影响力、社会关注度较高、执行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比较好的案例。经严格筛选,我们本次共公布十件具有较强典型性、示范性、引领性的执行案例。【序号】1(天水中院)【案件名称】某设计研究院与天水某机床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执行案【基本案情】2016年,甘肃高院就某设计研究院与天水某机床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作出民事调解书,因天水某机床公司未予履行,案件被指定天水中院执行,执行标的6337.75万元。执行中,经天水市政府金融办参与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案件依法终结执行。天水某机床公司依和解协议持续自动履行付款义务,受客观因素影响,至2023年5月尚未履行完毕。某设计研究院申请恢复执行,天水中院促成双方再次达成执行和解,同时协调相关法院解除对天水某机床公司设备的查封,使该公司从使用设备中提取相关实验数据后,得以申请获得发明专利。本案现已全部履行完毕,在执结案件的同时,确保了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最终验收完成。【典型意义】天水中院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省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要求,因案施策,柔性执行,在不影响双方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协助被执行企业解除设备查封。同时,护航企业发展,保证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实现装备制造母机国产化扫清了阻碍,使企业“如逢甘露”“破茧而出”。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知识产权保护是招商引资的必要措施,也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驱动”。天水中院着眼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坚持能动司法理念,找准执法办案和服务保障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为技术革新赋能、为企业创新护航,既体现了执行力度,又彰显了法院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序号】2(陇南中院)【案件名称】陇南某银行与陇南某置业公司、甘肃某科技开发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基本案情】陇南某银行与陇南某置业公司、甘肃某科技开发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执行一案,陇南中院执行中,对陇南某置业公司名下涉案抵押商铺委托司法评估34460258元后,遂依法启动网络司法拍卖程序,两次拍卖总计降价幅度28%,因无人竞拍,一、二拍均流拍。2023年8月,陇南中院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协助清收的“助攻”作用,找准案件症结发力,用活、用足处置措施,在法院主持下,通过以物抵债成功化解执行难题,双方当事人就流拍商铺达成以物抵债协议,陇南某银行同意以二拍流拍价24811385.76元抵顶相应借款本息,对剩余利息予以免除,案件执行完毕。【典型意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党中央部署的“三大攻坚战”之首。抵押物评估拍卖流拍后,一方面不能以“白菜价”贱卖抵押物,另一方面也不能以高价将抵押物“硬砸”给申请人。同时后期的处置、保管带来的高额费用,也是申请人不能承受之重。因此本案在处置过程中,法院积极寻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居中调解,以法释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经过多回合的斡旋与磋商,最终双方当事人弥合分歧、冰释前嫌,以双方接受的价格达成以物抵债协议,解开“死结”,实现了涉案企业双赢,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一体修复、一体跃升。【序号】3(白银区法院)
【案件名称】王某梅等140人与白银区某瑜伽馆服务合同纠纷执行案
【基本案情】2018年起,白银区某瑜伽馆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办理会员享优惠等营销方式,吸引会员进行大额充值,后瑜伽馆因四名投资人纠纷导致停业,大批会员要求退费无果酿成纠纷,王某梅等140余名会员将瑜伽馆诉至白银区法院,形成系列案。判决生效后,2023年2月,王某梅等140人申请执行,执行标的总额857914元。白银区法院执行中,冻结被执行人银行存款36万元,余款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执行法官明确告知被执行人如不履行义务,将对其依法进行司法拘留,四名投资人最终慑于司法权威,将应付案款全部交至法院。收到案款当日,白银区法院即对857914元案款进行了集中发放。该系列案件仅用一个月时间执行完毕。
【典型意义】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合同双方必须遵守的法律底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消费市场秩序。该系列案通过执行调解、多案联办、强执威慑等方法,有效打击了经营者缺乏契约精神、逃避法律义务的行为,有利于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和市场秩序的稳定有序运行。白银区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充分发挥维护民权、保障民生的司法职能,让强制更有力,让法律更威严,以雷霆手段坚决维护消费者的胜诉权益,妥善化解消费纠纷,通过对系列案的集中有效执行,让消费者敢进店、愿消费、有保障,切实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为创建守信经营、安心消费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序号】4(高台县法院)
【案件名称】高台县巷道镇某村与孟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执行案
【基本案情】2023年4月,高台法院作出民事判决,孟某等人将位于高台县巷道镇某村的候家池塘、高家池塘13.9亩返还给高台县巷道镇某村。因孟某等未在确定时间内履行,高台县巷道镇某村申请执行。高台法院在执行中,通过对案件的分析研判,启动“一庭三所+”多元解纷机制,邀请县自然资源局、巷道镇综治中心、派出所、村委会共同前往池塘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沟通,从降低损失、土地政策等方面多角度对被执行人进行释法明理,促使被执行人主动返还池塘并自愿承担鱼苗损失,案件顺利执结。
【典型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甘肃法院上下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抓,用司法手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秦州区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不仅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居住环境,敢于向破坏环境的单位、个人“亮剑”,为心存侥幸破坏环境的企业、个人敲响了环保警钟,是人民法院为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生动实践。
记者问答
记者:2023年,全省法院执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有些个案还是存在执行效率较低、周期较长等问题,请问今年将以哪些措施加以改善?
孙伟:
记者:近年来,全社会对信用问题特别关注,法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了哪些具体、务实的工作?
季学勇:
三是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倡导文明善意规范执行理念,推动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对失信经营主体打开救济渠道,设立“缓冲带”,鼓励失信主体主动整改纠错,对已依法履行法律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及时屏蔽失信信息,助力经营主体重新投入市场经营。
四是加大执行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与新闻各界媒体加强合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执行现场直播、公布失信信息等措施,努力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增强全社会维护法院裁判既判力,督促有协助法院执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履行应尽义务的意识,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gscourt.gov.cn/Show/88068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