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特别关注 >正文

高墙内失足少年的“摆渡人”

时间:2024-04-12 来源:广东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nEO_IMG_p1-高墙内失足少年的“摆渡人” .jpg

  提起“未管所”,大多数人将其与一般监狱相提并论,脑海中浮现的是高耸的外墙、冰冷的铁网、高度的戒备森严,让人敬而远之。鲜为人知的是,区别于成年犯监狱,这里更像是一所“特殊学校”,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高墙内传出,未成年罪犯在这里开启了新一天的学习生活。而在这高墙内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日夜坚守岗位,用春风化雨的大爱之心,在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中默默耕耘,帮助一个又一个失足少年“重启”人生。他们便是广东省唯一关押改造未成年罪犯的监狱——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未管所”)的人民警察,失足少年的“摆渡人。

  nEO_IMG_p2-高墙内失足少年的“摆渡人” .jpg

  林烁正在执勤值守。全媒体记者徐亚辉/摄

  林烁:为罪犯扣好“入监后的第一颗扣子”

  落实警察到岗履职情况、查看跟进罪犯的学习生活情况、例行对监舍进行巡视检查、带领罪犯开展行为规范训练……这些看似细小繁琐的事项,便是林烁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林烁是未管所十二监区监区长,从警20余年的他,先后在多个岗位历练,曾担任过管教员、狱政干事、副监区长等,从业以来7次获得优秀公务员称号、5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十二监区担负着全所新入监罪犯的入监教育任务,是每位来到未管所服刑的第一站,被形象地称为“入监后的第一颗扣子”。“刚进来的罪犯对于新的环境大多都不太适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和压抑,情绪波动较大。”林烁说,这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予他们安全感,缓解他们的忧虑,让他们认清“我是什么人、这是什么地方、我来这里做什么?”林烁认为,正确的引导和亲情的帮助,在未成年罪犯教育改造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刚入监的新犯李某,原本和父母的关系就不好,入狱后更是断绝了联系。家庭关爱的缺失,加上刑期较长,导致他对未来感到迷惘。为此,林烁和同事多次找到他促膝谈心,耐心细致地开导,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家人带来的伤害。同时,林烁通过多方联系和对接,最终帮助他找到其父母的电话并取得联系,得知家人并没有放弃他,再加上监区民警日常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渐渐地李某开始重拾信心,积极参加改造。

  “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非常有意义。”在林烁看来,每一个问题少年经过悉心教育和改造,能够变得向上向善、积极乐观,回归社会后,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涅槃重生,这就是他们工作的最大意义。

  nEO_IMG_p3-高墙内失足少年的“摆渡人” .jpg

  刘晓玲正在巡视监舍。全媒体记者徐亚辉/摄

  刘晓玲:用母爱关怀“迷途”少年

  五监区是广东监狱系统唯一一个未成年女犯监区,肩负着惩罚与改造全省未成年女犯的责任。刘晓玲是该监区的一名管教员,因优秀的工作表现,曾荣获三等功表彰奖励。初见时,她正在操场上带领女犯开展行为规范训练。

  从事未成年犯改造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工作十余年,刘晓玲深知未成年女犯与其他罪犯的不同。在她看来,由于未成年女犯年龄较小、文化水平偏低,心思也更加细腻和敏感,要教育管理好罪犯,必须做到宽严相济。以心换心,用母亲般的关怀和爱去关爱引导她们,是她的工作诀窍。

  让刘晓玲印象深刻的是由她主管的一名罪犯罗某,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由于文化水平过低,沟通能力欠缺,入狱后常与他人产生误解和矛盾,无法完成正常的改造任务。为了帮助她重塑信心,刘晓玲转变严格管教的方式,每天一来到监区,就主动找她面对面谈心,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有针对性地了解她遇到的困难和心事,耐心细致地引导,就这样持续近一年的时间,罗某的心态才逐步向好转变,慢慢步入正常改造状态。

  罗某优异的改造表现,让她获得减刑机会。刘晓玲仍清晰记得,3年前罗某刑满释放当天,主动请求在场的每一位警官都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作为告别和感谢。后来罗某还特地写信告诉刘晓玲,自己出去后就找了一份待遇还不错的工作,如今也已组建家庭有了孩子,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对警官曾经的教导和关爱表示感谢。

  “看到她们成长,就和看到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的感觉是一样的,非常有成就感。”刘晓玲说,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能力,能够尽量帮助到更多迷途少女树立正确的三观,出去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名守法公民,“这也是我们所有监狱民警最想要看到的结果。”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xwdt/sfxz/content/post_44026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广州第3家律师所获批设立“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下一篇:公证便民化解家事纠纷!佛山建立新机制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