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纵横 >正文

【天津日报】一中院发布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典型案例 4年审结案件109件 123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时间:2024-06-23 来源: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日前,天津一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该院近年来依法审理的各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的有关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从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以来,天津一中院依法审结各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109件,其中污染环境13件,非法捕捞水产品35件,非法狩猎31件,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16件,非法占用农用地2件,盗伐林木5件、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2件,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4件,非法采矿1件,涉案被告人203人,其中判处有期徒刑123人,判处拘役59人,21人被单处罚金,134人被适用缓刑。

  天津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肖克健介绍,经研究分析一中院及辖区法院近年来审理的有关犯罪案件发现,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总体略有上升,所涉罪名相对集中,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狩猎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污染环境罪占比较高,分别为32.1%、28.4%、18.3%、12%。

  从当前审结的案件情况看,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呈现出地域化的特征,主要集中在市郊地区和涉农区,市中心区域案件较少。以武清区为例,地域面积广大,湿地资源丰富,水网密布,动植物资源种类多样,盗伐林木以及非法狩猎等危害动植物资源案件较多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案件造成的生态修复困难较大。如在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在禁渔区、禁渔期使用电瓶、逆变器、抄网等禁用的工具捕捞水生鱼类,损害渔业资源,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繁殖,同时对浮游生物、软体动物等造成致命伤害,严重破坏了水生食物链,水域生态环境短时间内修复困难。污染环境犯罪案件中,不法分子随意排放的废水、废物等大量有毒物质,对农用土地和水源造成严重破坏,且持久性强,很难在短时间内修复。


原文链接:https://tjfy.t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4/06/id/79903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能动履职,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法院报】天津一中院:司法助力“施工图”化为“实景图”

下一篇:河北法院发布五年金融审判白皮书 人民网:深化诉源治理 切实平等保护金融主体合法权益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