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探访千年古城中的法庭,代表有话说

时间:2024-07-29 来源: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触摸历史,寻访传统。在这次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守千年古城,护文化根脉。7月23日下午,6省市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走进平遥县人民法院古城文化保护法庭,对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提出真知灼见。

  

  

  

  时隔20年再次来到平遥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张齐,感受到很大的变化,“用3个词来总结就是穿越、真实、融合”。

  “历史文化遗产要保护好、修缮好、发展好,就离不开司法护航。”张齐代表认为,“古城文化保护法庭及时就地解决文物保护、居民矛盾、游客纠纷等问题,对历史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司法保护和支撑作用,为千年古城注入了法治活力。”

  商道先驱,文明故里。平遥古城有着2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在这里,随处可见文物,转角可遇国保。如何守护好这座古城?谁来守护?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主任李鸿彬认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统筹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法庭年均办案230余件。

  但是仅凭一家之力还不够,必须共建共治共享——

  法庭积极与文旅、检察、司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一城两寺研究院、古城街道办等部门建立联席机制;

  完善古城内违规修建通报制度、司法建议追踪落实制度等,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构建起“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的多元共治格局。

  李鸿彬代表认为,“这些举措充分体现出山西法院主动思考、主动担当、主动履责,让人非常感动。我相信,有这样生动的司法实践,一定会让古城保护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数千年来,依然散发着流光溢彩的风姿。

  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

  法官们走进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主动了解企业法律需求,就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出了专业意见和建议,以司法之力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宝应县国凤刺绣厂技术总监莫元花表示,“要关注传承人的培养,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产品、文创产业等,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她建议,“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专业化审判职能作用,开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执,通过精准化、精细化的司法服务,推动纠纷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指导调解、巡回审判、法治宣传、送法进企、判后答疑……

  古城文化保护法庭依法能动履职,将司法服务延伸至辖区每一个角落,这一切都是为了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李鸿彬代表在视察中再次强调,“要发挥好法治宣传教育的作用,充分放大教育功能,让更多的人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周迪从利用数字化、科技化、智能化,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促推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指出:“可以采用3D建模技术,把古城原原本本复制下来,有利于对优秀历史文化和古迹的传承,也可以通过数字空间感受平遥古城的厚重、辉煌和繁华。”

  结合类案指引,周迪代表建议,“人民法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建立司法垂直大模型系统,有利于大幅提升审判工作效率,并促进统一裁判标准,提高司法公信力。”

  在这个暖意浓浓的下午,法庭内,代表们与法官、干警交流互动,畅谈法治浸润、历史回响、现代科技、融合发展。

  法庭外,古道悠长、青砖黛瓦、晋商大院……它们静静地在那里,承载着古城的文化根脉,道不尽暖心的法治故事。


原文链接:https://sxgy.shanxify.gov.cn/article/detail/2024/07/id/804008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相“汾”!在这里,代表们聆听守护的故事……

下一篇:遇见“锦绣太原”!6省市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太原法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