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法治报】六尺窄巷,“宽”在何处?
一条窄巷,因一个“让”字,宽于心间。
去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庆桐城市考察。他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2025年10月20日,全省用好“六尺巷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进会在合肥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尺巷工作法”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衍生出的“六尺巷工作法”,让桐城的社会治理更有底蕴,也为全省乃至全国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党建领事 礼让和事
一物一品传颂红色故事,一草一木焕发勃然生机……背街小巷摇身一变,成了古朴风雅的网红打卡点。这里发生了什么?
背街小巷向来都是社区治理的一大难点。文昌街道西苑社区地处桐城市老城区,背街小巷“脏乱差”,影响着居民们的宜居指数。社区党总支经过走访调研,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作为“书记领办项目”重点推进,一方面,通过拆除私搭乱建、增加绿化面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实现硬件环境的整体跃升;另一方面,探索推行“党员街巷长制”,党员示范带动群众一起干,共同破解治理难题。
“背街小巷由乱到美,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乔丽娟感慨,“书记领办项目”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近年来,桐城市围绕基层党建工作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实施一批“切口小、示范强、能落实”的“书记领办项目”,压实基层治理“第一责任人”责任。2024年,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242个,推动解决群众诉求338个。
党建引领,锻造基层治理“主心骨”。文化为魂,凝聚乡里乡亲“向心力”。10月3日,桐城市黄梅戏剧团精心打造的大型清装黄梅戏《桐城六尺巷》在安庆石化俱乐部上演。台上,倾情演绎;台下,座无虚席。
将“六尺巷”精神融入法治文艺作品创作,是桐城市“八五”普法中的鲜明特色。擦亮“崇法善治 好戏连连”法治文化品牌,先后创作了《黄梅声声唱普法》《六尺巷·宽》等一批具有六尺巷“谦和礼让”内涵的法治文艺精品;将礼让精神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章程,在公园、广场、景区建设700余面六尺巷法治文化墙(长廊),开展 1100余场次六尺巷典故“微宣讲”,以“和”润人心、以“和”正品行、以“和”育美德。
群众说事 多元解事
“我们组里一直没有休闲广场,空闲荒地整改出来以后能不能建个广场?”傍晚时分,范岗镇石井铺村徐畈组开起了“村民说事会”,村民围坐一起,围绕提升人居环境畅所欲言。
经过村民集体商议,全组村民筹措资金10余万元,两个月内拆除了6间危旧房、改厕42户,硬化沟渠1000余米,道路和屋场硬化1100多平方米。“让村民从‘看戏’到‘唱戏’,充分激发了他们主人公的意识,让美丽乡村有了新‘颜值’。”石井铺村包组干部李忠说。
听民“说”事,也要为民“解”事。桐城市创新推出“六尺巷调解法”,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通过倾听诉求、辨明是非、劝解疏导、借古喻今、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李某被一家劳务公司派遣到省外工作。劳务公司因为资金短缺,拖欠李某3.6万元工资。多次讨薪无果,李某向桐城市司法局求助,市司法局安排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帮助李某维权。调解员运用“六尺巷调解法”,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再分别释法明理,提出切实可行、合法合理的调解方案。最终双方各退一步,企业支付欠薪,李某放弃利息诉求,达成调解协议。
在以让为美、以和为贵理念的广泛实践中,六尺巷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桐城市完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依法办理闭环管理等6项机制,设立“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配备专兼职调解员1200余名。2024年,全市共调处矛盾纠纷2939起,调处率达99.8%。
网格管事 群力防事
“这张便民联系服务卡请您收好,上面有包保单位联系人和社区干部的联系方式,您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们!”近日,文昌社区“德邻社”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上门走访时,将联系卡递到独居老人手中耐心叮嘱着。
小小网格,让幸福满格。近年来,桐城市按照“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划分微网格,构建“党组织+网格长+网格员(政法干警)+住户”的治理格局,汇聚共建单位、驻区企业、群团组织等力量,组建“六尺巷德邻社”志愿服务队,收集居民在居家、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需求,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空巢老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实际问题。
“要当最敏锐的流动哨兵。”这是快递员杨金金获聘该市首批兼职网格员时立下的承诺。今年,桐城市招募了首批兼职网格员,吸纳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中。从此,杨金金的橙色配送服上,多了一枚象征责任的“网格巡查员”徽章。
承诺很快化作行动。6月的一个暴雨天,杨金金在配送途中,经过太平社区南门街时,发现一处老旧下水道井盖破损,雨水不断涌出,给过往行人及车辆带来不便。杨金金当即停车,在破损井盖周围放置警示锥。随即,拍照上传至“暖心桐行”APP。不到1个小时,社区维修队赶到现场,完成了井盖更换。截至10月,杨金金累计上报各类民生问题17件,处置率达到100%。
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桐城市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全市907名快递员、外卖小哥兼任网格员,累计上报处置安全隐患、民生问题700余件,实现关爱暖“新”与治理融“新”双向奔赴。(记者 周莹莹 仇鹤丹)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80256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