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纵横 >正文

【安徽法治报】铜陵:解锁中小城市宜居宜业的“善治密码”

时间:2025-10-28 来源:安徽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近年来,铜陵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围绕“共商、共建、共防、共享”四大核心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如今,城乡平安和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这座城市先后两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连续20年获评“安徽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市”,跻身“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铜心解纷”模式入选2024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百优案例,为中小城市宜居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铜陵样本”。

  “铜心解纷”破题——绘就“雁阵齐飞”治理图景

  “矛盾化解不能只‘坐下来谈’,更要‘沉下去办’,把群众‘小事’当治理‘大事’。”铜陵市坚持“自治办理、协同办理、提级办理”原则,以“共商互谅”破解矛盾堵点,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常年稳定在98%以上,“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铜都枫景”加速成型。

  铜陵创新打造“铜心解纷”模式,推进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联调中心“多心合一”,健全“重点部门常驻、一般部门轮驻、涉事部门随驻”机制,12个关键行业部门入驻综合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法系统选派组建“三官一律”队伍驻点,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进一扇门、找一个窗、办所有事”。

  完善“人民调解优先、行政调解补充、司法调解兜底”体系,整合37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5个诉调对接室、46个警民联调工作站,将调解嵌入矛盾“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跟进”全周期。2024年,全市法院一审新收民事案件同比下降4.71%,降幅居全省首位。

  如今,“铜心解纷”升级为治理理念,带动县区培育特色品牌:铜官区“先让礼让”化解邻里矛盾,义安区“铜官平安哨”预警隐患,郊区“府院联动”破解物业难题,形成“雁阵齐飞”格局。同时,“小院微格”机制以“话在小院聊、事在网中办、结在格中解”为核心,通过“说、听、记、察、劝、让、和、访”组合拳推动矛盾化解“刚柔并举”,2024年累计化解纠纷7382起,化解率98.9%。

  平台机制筑基——激活城乡治理“智慧动能”

  “治理效能提升离不开载体和机制‘双轮驱动’。”铜陵市以建强平台、完善机制为突破口,推动传统治理与智能技术融合,实现治理从“盲目无序”向“精准靶向”转变。

  数字化治理领域,迭代打造“城市超脑+乡村微脑”双脑体系。“城市超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AI算法,建成交通信号优化、智慧消防预警、高空抛物监测等27个城市场景应用;“乡村微脑”针对秸秆禁烧、森林防火、长江禁渔开发特色场景,打通城乡治理“条线壁垒”。平台上线后,治理事件从“人工上报”转为“7×24小时智能发现”,城市管理事件月均发现量从100余起增至千余起,闭环处置时长从3—4天缩至1天,效率提升约70%。

  基层力量统筹上,推行“四级书记领办”475个社会治理项目,民生服务类占33.7%、民声呼应类占22%,涵盖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提升等领域。依托53个社区联合党组织、10593名党员志愿者、1776个楼栋党小组、4768户“党员中心户”,构建“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链条,通过每月20日“协商议事日”“党建+治理”积分制调动参与积极性,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政务服务优化中,全省率先推行公安综合“一窗通办”,23个单一窗口整合为12个综合窗口,覆盖173项跨警种业务,办事效率提升20%,平均等待时间缩短10分钟,40个窗口累计办事25万余件,节约成本超百万元。同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证明材料从4009件压缩至2667件,相关经验入选全国政务服务软实力优秀案例。

  群防群治织网——筑牢社会治安“铜墙铁壁”

  “安全是最大民生,需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同向发力。”铜陵市坚持“专群结合、以防为主”,整合治安积极分子、“平安信使”、商户代表,构建以“江淮义警”为核心的群防体系,4780名志愿者组成273支服务队,织密立体化治安防控网。

  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创新“四防四卫”体系:74个核心商圈、商超等区域成立群防小组,百余商户成“义警商户”,配备防暴器械1200余套,开展培训450批次;联合物业组建值守、巡防队伍,推动“守一门”向“护一片”延伸。2024年,街区各类警情同比降18%,侵财类案件降32.3%。

  社区治安防控中,深化“3+N”改革:“综治领导+社区警务+巡逻防控+N名志愿者”模式确保试点片区“两警三辅”,巡防成效与民警绩效、发案率、满意率挂钩;充实队伍开展治安守望,推广“铜都轻骑队”电动车巡逻,与城管队、铜陵铁骑协作实现“步巡+车巡”全覆盖;通过“道德银行”“水滴时间超市”积分激励群众参与。

  校园安全领域,推行“校警家”护校模式:255所学校、幼儿园落实“公安联勤、教育联防、家长联动”,组建三支护学队,上下学高峰“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定期排查设施,开展防踩踏、防欺凌演练,校园周边200米设“交通管制区”,守护学生安全。

  多元载体聚力——构建社区治理“伙伴网络”

  “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让群众共享治理成果,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活力。”铜陵市坚持“治理与发展互促、服务与民生同步”的理念,通过搭建多元参与载体,把有志之士、有为之士动员起来,在“共治”中增进民生福祉,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在基层服务阵地建设上,铜陵打造“红色网格”,让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该市制定网格事件“就地办理+提级办理”清单,明确网格员可直接处置的事项与需上报的复杂问题,依托109个社区服务站、954名专职网格员构建“家门口服务圈”;实现410个住宅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在1776个楼栋建立党小组、为4768户“党员中心户”授牌,让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同时,组织83个社区的1300名网格员、志愿者定期为5.6万名困难群体(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培育出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总队等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以及“千人千愿”微爱圆梦、爱如彩虹助残等国家级、省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让温暖遍布城市每个角落。

  针对新就业群体(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铜陵实施“暖新铜行”行动,让他们在城市找到归属感。该市出台《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若干举措》,整合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住建局等17家市直单位资源,推出就业帮扶、权益保障、生活服务等30条具体措施;建成全省首家“一站式”新就业群体法治护航驿站,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打造35个友好社区(商圈、市场)、95个“暖新驿站”、126家“暖新店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充电、热饭等便利。此外,该市还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安排180名“骑手”“小哥”担任“交通安全劝导员”“流动网格员”,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民情信息、发现安全隐患,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变量”转为“治理力量”。

  在乡村文明建设中,铜陵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涵养乡村文明新风。该市指导各村通过村民会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避免“格式化、脸谱化”,让村规民约更贴合乡村实际、更接地气;利用文化墙、宣传栏、入户走访等形式加强宣传,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反对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其中,枞阳县的“浮渡民约”、义安区的“永泉村规”2个村规民约被民政部专题推介,成为以“约定”涵养文明的典范。

  如今,铜陵正以“铜‘您’共治”的持续深化,让“平安”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让“宜居”成为群众最真切的感受。这座中小城市探索出的社会治理路径,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将为更多同类城市破解治理难题、实现宜居宜业目标提供宝贵经验。(通讯员 邓敏 记者 江继勇)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80256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安徽法治报】六尺窄巷,“宽”在何处?

下一篇:【安徽日报】芜湖市:“无事不扰”助企“轻装上阵”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