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新媒体“三个+”走实网上“群众路线”
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普法和法律服务模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贵州省黔东南州司法局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工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网上“群众路线”,并创新性地融入“新媒体+”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一体化工作法,为法治社会建设注入新活力。
图为4月28日,都匀市司法局考察组来黔东南考察交流司法行政“新媒体”对外宣传工作。
在“互联网+普法”领域,黔东南州司法局以互联网思维深耕普法网络平台,构建以“苗侗普法”为核心品牌的抖音、快手、头条账号矩阵,同步运营“黔东南普法”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及“黔东南司法”微博,联动全州司法行政系统新媒体资源,形成覆盖广泛的普法传播网络。截至目前,该局政务新媒体全网粉丝达150万,累计发布短视频作品1200余条,总浏览量突破35亿次、获赞3000万次,公众号发布普法文章4000余条、阅读量超1000万次,新媒体影响力稳居全国司法行政系统TOP20。
在此基础上,黔东南州司法局进一步以“互联网+咨询”搭建群众法律咨询解惑新平台。2022年起,该局依托“苗侗普法”抖音、快手及微信视频号开通线上直播功能,联合州委依法治州办公室向40余家州直执法部门下发《关于常态化开展新媒体网络普法直播活动》通知,同时向全州律所下发招募律师参与直播的通知,组建起专业直播团队。各执法部门依据“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每周五进驻直播间开展行业主题法治宣传,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宣讲法律法规、剖析典型案例,实时回应群众关切、解答法律问题,形成政府与民生、群众与律师、网上与网下联动的掌上“法律窗口”,相较传统摆摊普法更受群众欢迎。
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直播130场次,线上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000余条,获赞超300万次。
图为2月25日,法治副校长团队成员到黔东南法治宣传直播间向网民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
同时,该局将新媒体平台作为矛盾纠纷线索收集重要渠道,通过解答政务新媒体后台留言、直播间法律问题,排查潜在矛盾纠纷,推行台账管理,对辖区内咨询人员追根问源,掌握线索与需求后分类处理,或快速答疑、或交办化解;组建法律服务团队,依托线下“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跟进排查,推动隐性矛盾浮出,提升排查效果。
在“互联网+服务”方面,黔东南州司法局推动政务服务向移动互联网延伸,在“黔东南普法”微信公众号集成公证办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法律文书撰写等功能,创新政务服务载体与形式。每年通过公众号申请办理公证约80件,解答法律咨询及司法行政业务咨询1000余人次,该公众号已逐步成为覆盖全州城乡、集法治宣教与公法服务于一体的线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此前,有网友通过抖音私信反映某县水务局拖欠其工程款,黔东南州司法局迅速对接当地相关部门督促核实,并将问题纳入年度法治督察清单,目前事项已得到积极回应并推进解决。2024年以来,已协助当事人协调处理问题20余起,线上引导群众提起诉讼、申请法律援助及人民调解130余起。
图为10月14日,司法行政干部在丹寨县排调镇孔庆村成功调解一起纠纷。
在矛盾纠纷化解中,黔东南州司法局畅通政务新媒体与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辖区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衔接渠道,将线上收集的矛盾纠纷及时转办至线下调解组织,实现一站式推送、快调快处;通过跟踪回访处置信息、处理机关及当事人,督促解决中间梗阻问题,确保矛盾妥善处置;同时对网民留言及矛盾问题开展舆情风险研判,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网信部门通报潜在负面舆情风险,联动推进线上问题线下解决。2023年以来,已通过政务新媒体收集转办化解矛盾纠纷83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如今,黔东南州司法局的新媒体创新实践成效显著,不仅政务新媒体作品播放量、点赞量等数据位居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前列,“新媒体+”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一体化工作法也为各地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在“八五”普法推进中,这些实践让法治宣传教育深入苗乡侗寨千家万户,提升了群众法治知识知晓率,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社会氛围,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支撑。
原文链接:https://sft.guizhou.gov.cn/ywgz_97/ggflfw/202510/t20251027_887303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