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山:脚步量民情 公正护民心
46岁的林长山,2006年参加法院工作,现任宁河区法院岳龙人民法庭副庭长、一级法官。他理性、温和、寡言、勤奋,以“如我在诉”作为刻入骨髓的职业信仰与不变的工作信条。
多年来,“早来一小时,晚走两小时”是他雷打不动的作息,加班加点只为手中每一起案件经得起检验。在林长山看来,衡量工作的标尺,从来不是冰冷的结案数字,而是群众心头是否真正涌起暖流。
用沾满泥土的脚步走出法官的责任担当
一个案件、两次勘验、深入田间地头,只为将案件办到极致。林长山手提测亩仪,结合无人机航拍地图,逐片测量标注的身影,多次跋涉在沟坎泥泞之中……这一幕,要从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说起。
2023年年初,某村开闸放水,由于工作失误,将水道旁的100亩小麦地淹没。虽然责任部门和承包农户紧急排水,但还是因为天气寒冷,使部分小麦因冻水浸泡而产生植株发黄、矮小,不分蘖或分蘖较少,给承包农户带来不小的损失。双方对不当排水行为与小麦的冻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致认可,但对损害的小麦面积无法达成一致。
承包户一方提出想通过司法鉴定程序来确定损害数额。林长山敏锐察觉到传统鉴定在该案中的高昂成本与实际困境,百亩地中,受损地块零星分布,并非所有浸泡处都遭灾,只有那些没有及时排水的地块或者是地不平导致排水不畅的地块才出现冻损情况。一笔高昂的鉴定费,对任何一方都是沉重负担。
“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办得扎实、办得实惠。”接下来,林长山耐心说服双方放弃鉴定,毅然承担起这份额外的“份内事”。为此,他自费购买了精准的四星定位测亩仪,办公桌上堆满了小麦种植技术书籍。审判任务繁重,他利用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废寝忘食地钻研冬小麦的品种特性和冻害机理。在现场勘验时,林长山提出的问题、发出的询问让老农们都大为吃惊,连两位农业技术专家都为他的专业竖起大拇指。
面对百亩勘验范围,林长山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带着书记员爬沟过坎、穿行泥泞,一丝不苟地逐片测量标注,用沾满泥土的脚步,走出了法官的责任担当。在林长山严谨细致、敬业奉献的感召下,案件事实豁然明朗,受损面积精确厘清,双方当事人深受触动,自愿达成庭下和解。
用审慎专业的态度传递法治人文关怀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此次交通事故中不幸逝去的死者,默哀一分钟。”法庭上,这个特别的仪式,是林长山对死者的敬意,也是对死者家属的慰藉。沉寂的法庭里,弥漫着司法的温度与人性的关怀。
其实,这样的仪式并不是第一次了。林长山在开庭审理交通事故案件中,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以这种形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为严肃的法庭增添一丝温度,也坚定了当事人对法官、对法院的信心。
在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孙伟(化名)驾驶全挂货车与李兰(化名)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李兰当场死亡。李兰家属“一纸诉状”将肇事司机、全挂货车车主、物流公司、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16万余元。
“法律有尺度,法官要在尺度之内让案件胜败皆明;司法有温度,法官要用审慎专业的态度传递人文关怀。”林长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让当事人家属在悲痛中得到一丝慰藉,他加班加点通过电话反复沟通调解,无奈双方在赔偿数额上分歧巨大。更棘手的是,被告之一全挂货车车主认为事故发生地和物流公司住所地均在唐山市,对案件提出管辖异议,这样便可以根据当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减少一定的赔偿数额。
林长山抽丝剥茧,严格依法审查,基于其中一被告保险公司住所地在宁河区这一关键事实,精准释法说理,果断驳回异议,为保障原告合法权益筑起法律堤坝。
法庭上,作为公平正义的“守门员”,林长山以审慎的目光洞察每一个细节。针对保险公司提出的“超载超速免赔10%”的抗辩,他细致查验合同文本证据,发现保险公司未尽到关键的提示说明义务,无签字或录音佐证,于是依法驳回其主张,为原告顺利获赔扫清障碍。判决时,他严格遵循证据与法理,对死者未满60岁且有子女赡养的妻子,依法不支持其生活费请求。每一个结论都掷地有声,每一处裁量都经得起推敲。
案结事未了,裁判文书划清了赔偿责任,却解不开当事人的心结。庭审结束后,肇事司机向法官求助,坦言车主曾口头承诺承担9万元赔偿,希望法官施压兑现承诺。可另一边,车主则满腹怨言,称此前事故已给予司机帮助,此次对方推责令人心寒。
林长山了解情况后,并未简单干预,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双方坦诚沟通、换位思考,让肇事司机主动与车主进行协商沟通,解开双方心里的疙瘩,及时按照判决对原告进行合法赔偿。
拿到判决书后,原告难掩激动心情,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林长山面前。每每提及该案,林长山总是说:“我是一名法官,我想尽自己所能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用严谨细致的判决回应当事人诉求
林长山心思细腻、严谨,在他的眼里,每一个案子都不是“小案子”,每一个案子也都不是“别人的案子”,办案时总是以“假如我是你”进行代入。迷途的少年、遭受暴力的妇女、困难的老人,都是林长山牵挂的对象,他自然也成了那个给予他们“底气”的人。
在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中,被告张某曾承租原告刘女士的房屋,后双方因退租事宜产生纠纷。被告对此心存不满,意图报复,于是在某网络论坛发布虚构的嫖娼经历帖子,并将原告真实联系方式附在其中,以达到骚扰刘女士生活的目的。
多名不知情网友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刘女士,对原告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事后,张某虽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并罚款,但刘女士愤懑难平,坚持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道歉与精神赔偿。
法槌落下,正义昭彰。林长山的追求,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让法槌以更快的频率敲响公正的节拍,让判决以更短的周期回应当事人的期待,正义无需久侯。
在这起案件中,他审慎剖析案件实质,被告张某公开发布侮辱性虚假信息,并恶意泄露联系方式,不仅贬损刘女士人格,严重扰乱其生活,更造成显著的精神创伤,已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于是,依法判令张某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严谨细致、于法有据的判决,不仅回应了当事人诉求,更是一次生动的法治宣言——网络非法外之地。该案因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入选2023年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审判工作之外的林长山,更加注重思考职能延伸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作为一名无党派干警,他积极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干警组建“同心志愿服务组”,多次组织前往社区、市集等地开展普法宣传,为群众发放普法宣传材料,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力所能及服务群众、服务社会,让晦涩的法律条文“飞入寻常百姓家”,用点滴奉献,浸润着社会的法治土壤。
多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林长山先后荣获市级、区级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办案标兵、优秀网评员等多项荣誉。
如今,人到中年的他,内心依旧澎湃着那个爱岗敬业、赤诚如初的“少年”。他用法槌敲响的,不仅是程序的严谨,更是源于“如我在诉”的深沉共鸣。他正以那份对每一起案件的虔诚敬畏和司法为民的滚烫热情,奔走在法治建设的征途。
原文链接:https://tjfy.t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9/id/897623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李长猛:初心映边疆 使命铸法魂
下一篇:高天宝:执笔绘经纬 躬身赤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