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项工程】内蒙古法院“一窗通办”微改革观察(二)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服务效能
在“一窗通办”微改革基础上,内蒙古法院坚持科技引领,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矩阵,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的司法服务。
科技赋能,诉讼服务“加速度”
内蒙古法院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深度融入诉讼服务各环节,通过网上立案、线上开庭、在线调解、电子送达等全流程服务,打破时空限制,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赤峰市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全市各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立案和诉讼服务“一窗通办”指南》,充分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两状”示范文本,为没有聘请专业律师的当事人提供便利。导诉员通过“一窗通办”窗口引导当事人小张进行线上立案,解决了他因债权纠纷的立案难题。小张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说:“本来欠我钱的人在外地,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来咨询一下,没想到这些线上服务这么便捷,我拿着材料来了一次就帮我立案了,解决了我的一块心病,太感谢你们了!”松山区人民法院通过智能化升级服务,平均立案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云端解纷,群众办事“零跑腿”
鄂尔多斯市法院推动“一窗通办”与“云上服务”深度融合。鄂托克旗人民法院积极参与旗综治中心运行,在综治中心,当事人可通过线上完成“先行调解+司法确认”全流程。有当事人感慨:“在手机上就把事解决了,真心方便。”伊金霍洛旗人民法院通过宣传引导帮助群众熟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并建立反馈评估机制持续优化流程,强化技术支撑保障信息系统稳定。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法院在“一窗通办”基础上,增设自助服务区、示范文本展示区、先行调解区,形成“案例指引—能力提升—纠纷化解”闭环体系。
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法院的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成为线上线下融合的重要载体。当事人可随时通过智能终端办理网上阅卷、执行风险评估等业务,突破了固定工作时间的局限,实现司法服务“不打烊”。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则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拓宽服务渠道,与“一窗通办”窗口形成互补,提升全流程服务效能。
全流程在线,司法服务“不断线”
锡林郭勒盟法院推动“科技赋能工程”与“一窗通办”服务深度融合。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自助诉讼服务专区,配备立案自助服务终端,为群众提供“一键式”诉讼风险评估、网上缴费、自助阅卷等诉讼服务。法院还深入推广“两库一文本”平台应用,以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更好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诉讼需求。多伦县法院大力推广电子诉讼服务,实现“指尖立案、在线庭审、电子送达”,为当事人提供高效司法保障。
兴安盟法院全面推广应用在线服务平台、在线调解平台、电子送达系统,实现立案“不打烊”、审理“云端见”、服务“全流程”。法院还借助智能终端可将传统诉状一键扫描转为要素式起诉状,提升立案效率。
内蒙古法院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对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诉讼服务网络,不仅为当事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让司法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真正实现司法服务“不断线”、群众办事“零跑腿”。
来源:立案庭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5/10/id/903044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推进四项工程】内蒙古法院"一窗通办"微改革观察(三)强化服务意识,传递司法温度
下一篇:法润夕阳红 情暖银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