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铁法院打通“司法+行政”协同壁垒
10月14日,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法院公开审理一起非法采矿案,邀请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2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现场旁听,通过“零距离”司法审判观摩,将庭审现场转化为“法治课堂”,打通了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协同联动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该案被告人郭某等5人在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期间,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相关规定,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采矿、对外出售,情节特别严重。检察机关经审查,以非法采矿罪对该5人依法提起公诉。
庭审过程中,审判长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推进,围绕非法采矿犯罪事实认定、涉案金额核算、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等核心焦点,有序组织控辩双方开展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整个庭审流程规范严谨、氛围庄严,在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前提下,以直观的司法实践彰显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
旁听结束后,一名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说:“通过这次观摩,我掌握了非法采矿案件的审理逻辑,认识到行政执法中依法取证、规范程序的重要性,这对今后开展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此次庭审旁听活动是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法院将“纸上法治”转化为“现场教学”的生动实践,有效强化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与责任担当,为后续精准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规范执法流程奠定了基础。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5/10/id/902475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推进四项工程】内蒙古法院“一窗通办”微改革观察(一):打破传统壁垒,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
下一篇:擎法之炬护青春 传法之声伴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