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擎法之炬护青春 传法之声伴成长

时间:2025-10-2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之路离不开法治的坚实守护。为切实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筑牢其辨别风险、守护自我的法治思想防线,近日,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法院精准对接小学、中学不同学段的认知特点与需求,先后走进松山区王家店小学、赤峰新城红旗中学开展“擎法之炬护青春传法之声伴成长”主题活动——以贴近校园生活的案例、互动感十足的讲解,为孩子们悉心播撒法治种子,让法治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01

  

  小学堂里辨欺凌法官助理教娃“勇敢说不”

  


  

  

  2025年9月26日上午,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法院干警走进王家店小学,以“拒绝学生欺凌,守护少年的你”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一堂“接地气”的法治课。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松山区人民法院干警避开晦涩法条,用“小伙伴抢文具不还”“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故意孤立同学”等贴近校园生活的案例,一点点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从肢体冲突到语言羞辱,再到社交孤立,让孩子们清晰分辨“玩笑”与“欺凌”的边界。同时,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款,通俗讲解了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告诉孩子们“欺凌不是‘小事’,既会伤害别人,自己也要承担责任。”

  

  活动现场,互动提问环节孩子们积极提问:“遇到有人拦着要零花钱怎么办?”“看到同学被欺负该做什么?”松山区人民法院干警耐心引导孩子们思考,最终总结出不害怕、不沉默,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不围观、不参与,做友善的“小帮手”;必要时拨打110,用法律保护自己三个步骤。“法律不是遥远的字,是保护我们的‘铠甲’!”让孩子们记在心里。

  

  课后,同学们纷纷说:“以后再也不随便跟同学开玩笑了,也知道被欺负该找谁帮忙了。”王家店小学政教主任点赞道:“这堂法治课太及时了!既帮孩子树立了‘不欺凌、会自护’的意识,也为我们构建平安校园添了力。”

  

  

  02

  中学课堂破风险以案释法讲“防毒”“护隐私”

  

  9月29日,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法院安庆中心人民法庭干警走进赤峰新城红旗中学,开展“与法同行,护航青春”主题宣讲,用真实案例帮中学生识破成长路上的“陷阱”。

  “提到‘法律’,大家最先想到什么?”宣讲开场,法院干警用一个轻松的提问,瞬间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随后干警巧妙地将法律比作“青春冒险路上的向导”和“安全网”,引导大家认识到法律不仅是行为的约束,更是成长的守护。

  针对青少年易接触的风险,干警结合《2024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数据,揭示了滥用“笑气”、“聪明药”等未列管成瘾物质的严峻形势。尤其聚焦“丁烷滥用”——播放的短视频里,一名少年因吸食丁烷引发爆炸、导致终身重伤的画面,让现场瞬间安静,同学们纷纷皱眉。“这些看似‘好玩’的东西,背后藏着生命危险!”她严肃提醒。

  随后,干警通过“少年割喉案”和“隔空猥亵案”两个典型案例,拆解网络不良信息与网络性侵害的“套路”,“有人会用‘发私密照片换游戏皮肤’骗你,有人会在网上传播暴力视频误导你,大家一定要守住‘隐私底线’,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看到不良内容及时举报”,还强调:“如果不幸遭遇侵害,绝不是你的错!错的是坏人,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不要独自承受。”

  


  

  “传播不良链接违法吗?”“游戏用外挂会有后果吗?”“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做?”在“法律知识小挑战”环节,一个个贴近中学生生活的问题抛出,同学们举手抢答,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法院安庆中心人民法庭干警则借着每道题,把法律原理讲得透彻易懂。最后,干警送给同学们三句话:“眼中有光,能辨是非;脚下有路,守法学行;心中有梦,不惧风雨。”

  


  


来源: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法院

  

  


原文链接:http://gy.nmgfy.gov.cn/article/detail/2025/10/id/901582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呼铁法院打通“司法+行政”协同壁垒

下一篇:【推进四项工程】司法屏障守护草原:科左后旗人民法院发出环境保护禁止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