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法院:法官拆解养老诈骗套路 手把手教老人守好“养老钱”
2025年10月是全国第16个“敬老月”,围绕“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主题,楚雄州融媒体中心《楚雄生活圈》特别节目,邀请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一级法官马英、大姚县人民法院五级法官助理代晓锋,走进直播间解读老年人权益保护要点,拆解养老诈骗套路,助力守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节目中,代晓锋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赋予老年人受赡养、财产支配、婚姻自由等多项权益。而养老诈骗虽非独立罪名,却以老年人为特定目标,具有涉众广、金额大、危害重的特点——如“爱晚系” 案涉11万老年人,部分案件致老人“倾家荡产”。
马英梳理了打击养老诈骗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罪为基础,司法解释明确诈骗老年人可酌情从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要求银行监测老年人账户异常交易,《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防范敏感信息泄露。楚雄州两级法院则通过从严惩处、全流程追赃、部门协作、发布司法建议等举措,实现发案率下降、老人防范意识提升、社会参与度增强的成效。
典型案例更直观揭示诈骗套路:张某等人设“健康管理公司”,以免费体检、送鸡蛋吸引老人,先卖高价保健品,再推虚假“养老项目”,156名老人被骗2800余万元;李某用AI换脸伪造老人儿子“受伤视频”,欲骗20万元手术费,被银行及时拦截;还有骗子借“以房养老” 诱老人抵押房产,致10位老人房产被拍卖。此类案件中,主犯最高获刑14年,法院还依法撤销欺诈合同帮老人追回房产。
针对防范,马英总结“六不原则”:不轻信“免费”“高收益”宣传,不透露银行卡密码等信息,不盲目转账,不随意签涉财产合同,不贪小利,被骗不隐瞒。代晓锋建议子女做好“三件事”:常聊诈骗案例强意识,帮管账户明收支,多陪伴解需求;独居老人还需对接社区、子女和正规机构。
若不幸被骗,代晓锋提醒按步骤维权:立即报警并提供证据,联系金融机构冻结交易,收集合同、转账记录等材料,寻求法律帮助,关注案件追赃进展,切勿轻信“追债公司”。
马英表示,防范养老诈骗需要司法打击与社会关爱结合,愿老年朋友守好“养老钱”,子女做好“反诈后盾”,共筑老年友好社会。
愿这份凝聚司法智慧与社会温情的防范力量,能化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安全铠甲”,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安心、舒心的环境中享受幸福时光。
原文链接:https://fy.yngy.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4660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2025年11月施行新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