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纵横 >正文

和顺老宋调解工作室纪事

时间:2025-11-03 来源:山西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和顺县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身着藏蓝制服,胸佩醒目的调解徽记,以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邻里纠葛,凭专业法律知识守护基层公平正义,这便是和顺县人民调解委员会老宋调解工作室。自 2020年成立以来,工作室深耕“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创新探索“三调联动+五心调解”工作法,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100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500万元,群众满意度高达99%,成为全县基层社会治理的标杆。负责人宋海波同志,以三十年坚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调解员的使命与担当。

  一、创新机制: 构建 “三调联动” 大调解格局

  面对基层矛盾复杂化、多元化的新挑战,老宋调解工作室突破传统调解局限,推动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联动机制,形成多方协同的解纷合力。

  (一)纵向贯通,织密调解网络

  为实现“矛盾在基层化解”,工作室与全县8个乡镇、1 个城区司法所、170个村级调委会、7个县城社区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闭环。2022年,某村因架设铁塔不慎损毁村民尸骨,引发群体性纠纷。工作室第一时间联合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及法律顾问组建专班,在15天内完成38户村民补偿协商,成功平息风波。

  (二)横向协同,整合社会资源

  工作室主动对接公安、法院、妇联等部门,建立“调解前置”机制:针对家事纠纷,联合妇联开展心理疏导,缓解家庭矛盾;针对劳动争议,联动劳动仲裁部门介入,平衡劳资双方权益。通过“调解一案、教育一片”,让法治意识随纠纷化解深入群众心中。

  (三)智慧赋能,打造云端调解平台

  顺应数字化趋势,工作室开发“和顺调解平台”微信小程序,开通线上咨询、预约调解功能,打破时空限制。截至目前,平台已受理远程调解申请260余件,真正实现“群众足不出户解难题”,让调解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二、匠心调解:“五心工作法” 彰显为民情怀

  工作室负责人宋海波深耕调解一线多年,总结出“耐心倾听、细心调查、公心析理、诚心沟通、暖心回访”的“五心调解法”,成为破解矛盾的“金钥匙”,每一步都浸润着为民服务的温度。

  (一)耐心倾听,搭建信任桥梁

  “先让当事人把苦水倒完,调解才有切口。”这是宋海波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某企业欠薪纠纷中,农民工因薪资拖欠情绪失控。调解团队连续三天轮流倾听诉求,既安抚情绪,又向企业阐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最终,企业承诺限期付款,一场激化边缘的矛盾得以平息。

  (二)细心调查,掌握调解火候

  面对剑拔弩张的纠纷,工作室善于“趁热打铁”抓时机,也懂得“冷处理”稳局面。2025年,一名四川甘孜年轻人因欠薪大闹信访局,老宋带领团队先安抚其情绪,再细致核查用工合同、薪资明细,摸清纠纷症结后,仅用半天时间便促成双方和解,当天中午即握手言和。

  (三)公心析理,坚守法治底线

  工作室始终将普法融入调解全过程,自编《农村常见纠纷法律指南》,以“以案释法”提升群众法治意识。2023 年,某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争执不下,调解员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邻权条款,结合村规民约耐心分析,最终促使双方各让一步,多年邻里矛盾迎刃而解。

  (四)诚心沟通,化解隔阂坚冰

  “调解邻里纠纷,不仅要找症结,更要暖人心。”2025年初春,和顺县东关社区两户老邻居因翻盖房屋大打出手,社区调解多次无果后求助老宋。他先后十余次上门,以拉家常的方式倾听双方诉求,用真诚化解隔阂。一个多月后,找准矛盾核心的老宋对症调解,最终让两户重归于好。

  (五)暖心回访,巩固调解成果

  为防止矛盾反弹,工作室建立“调解回访”制度,对家庭关系、经济赔偿类案件定期跟踪。在某起离婚纠纷中,当事人经调解暂时和好,但情感裂痕仍在。调解员连续6个月上门走访,协助夫妻沟通、化解心结,最终挽救了濒临破裂的家庭。

  三、典型案例:破解社会治理 “硬骨头”

  多年来,工作室直面基层治理难点,成功化解多起 “硬骨头” 纠纷,用实际行动守护社会稳定。

  (一)群体性事件化险为夷

  2022年,某煤矿征地时不慎挖损邻村家族祖坟,200 余名村民围堵企业大门讨说法。工作室连夜进驻现场,一方面逐户走访安抚村民,记录诉求;另一方面与企业协商补偿方案。仅用 10 天,双方便签订补偿协议,避免了事态扩大。

  (二)跨省纠纷圆满化解

  2024年,河北籍施工人员在和顺县工地受伤,与本地房主就赔偿问题争执不下,跨省沟通陷入僵局。调解员两次赴河北对接施工人员家属,同时协调两地司法部门联动。最终,房主同意支付 18 万元赔偿款,跨省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三)家事矛盾重归于好

  李阳镇一对婆媳因赡养问题反目,家庭氛围紧张。社区调解无效后,工作室调解员4次入户 “拉家常”,还邀请家族长辈参与劝说,最终制定“轮流赡养+定期探望”方案,既保障了老人权益,也修复了婆媳关系。

  四、工作成效:小调解撬动大治理

  成立以来,工作室以专业与坚守赢得认可,用“小调解”推动“大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数据见证担当

  五年间,工作室年均调解成功率达98.6%,协议履行率 100%,累计节约司法成本超百万元。其调解经验被省司法厅制作成案例推广,成为基层解纷的“范本”。

  (二)品牌辐射效应

  工作室先后获评“山西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晋中市调解标兵”,两次斩获“金牌调解员”称号,晋中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为其记“一等功”;宋海波本人荣获 “全国模范司法所长” 称号。工作室的调解故事登上山西卫视《公民与法》栏目,自编自演的微电影《司法也有爱》在全县传播,让“老宋调解”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三)社会效益显著

  在工作室带动下,和顺县调解员整体能力大幅提升。去年,全县越级信访量同比下降32%,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减少2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晋中市前列。

  五、展望未来:初心不改再出发

  为推动调解工作长远发展,工作室建立“导师带徒”制度,由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手把手培养新人,累计培训村级调解员150 人次,其中12人成长为乡镇调解骨干。工作室编写的《农村调解实务手册》,因实用性强成为全县调解员培训指定教材。“调解不是和稀泥,要用法治思维解开‘心结’”,宋海波的这句话,成为一代代调解员的工作准则。

  面对新时代矛盾纠纷新特点,工作室正探索“调解+保险”“调解+慈善”新模式:“调解+保险”为协议履行提供保障,降低当事人风险;“调解+慈善”联动公益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帮扶。“只要群众需要,我愿做一辈子‘和事佬’,让‘枫桥经验’在和顺大地生根开花!”宋海波的话语,彰显着他不变的初心。

  三十载风雨兼程,老宋调解工作室用真情与智慧,书写了新时代人民调解的“东方之花”。他们证明:基层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法治建设的基石;调解员不是简单的“灭火员”,而是社会和谐的“铺路石”。这份坚守与创新,正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山西的生动注脚,也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扎根基层,以更优服务守护群众幸福、护航社会和谐。

  

  (来源:晋中司法)

  


原文链接:http://sft.shanxi.gov.cn/zwyw_20182/jcdt/202510/t20251024_998198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让法律带着温度照亮职工权益—— 一名工会律师的普法实践

下一篇:滴灌渗透 全域开花——大同市“八五”普法工作纪实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