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举案说法 >正文

襄阳襄城探索多元调解机制答出民生满意卷!我省司法行政机关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五)

时间:2025-11-03 来源:湖北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精准施策,用实际行动架起党群“连心桥”,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今日带您关注襄阳市襄城区为民服务做法。

在襄阳市襄城区唐家巷社区,有一个特殊的茶室——“法邻茶室”。挂牌成立以来,该茶室吸引了10名从政法系统退休的老干部,他们组成银发志愿者团队,借助深厚的法律知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投入到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中。

  

  “法邻茶室”虽小,一年多来却通过以“情”说理、以“案”说法的方式,成功化解各类居民矛盾纠纷30余起,成为襄城区通过“五化”人民调解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法治终结的生动注脚。

  何谓“五化”?即指在襄城区司法局牵头下,在全区构建“预防—调解—法治”三维联动治理体系,在调解过程中以目标化引领、专业化强基、系统化提效、精细化运作、协同化联动,实现群众满意度与法治获得感双提升。

  在唐家巷社区小轴承厂家属院,不少居民家中都有电动车。然而,居民王师傅为了方便自己,总是将电动车推到楼道内充电,不仅挤占公共空间,还带来安全隐患,邻里间矛盾日益激化。

  63岁的退休民警陈天学得知后,多次邀请王师傅和住户们到“法邻茶室”喝茶。在“一杯茶”的轻松氛围中,陈天学耐心劝导王师傅:“电动车停在楼道内充电,一旦电池起火,几秒钟之内就可能爆燃,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既解决你的充电问题,又确保大家的安全。”总有一席话,解开心疙瘩,在陈天学的耐心劝说下,王师傅认识到自身错误,主动将电动车移出楼道充电。此后,陈天学又和唐家巷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向相关部门汇报、争取,最终,一批电动车充电桩顺利装进小轴承厂家属院,居民充电的难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近年来,襄城区持续提升司法为民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专业调解队伍,广泛吸纳退休政法干部、老党员、热心群众、行业代表等组建志愿调解团,建立起“综治中心主导、司法所常驻、多部门协同”的联动调解模式,在矛盾纠纷化解上形成合力,由“个案攻坚”转向“机制治理”,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襄城区民主路社区是古城街道下辖的基层治理单元,2020年11月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6月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社区创新构建“1+7”调解庭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基层化解。“1+7”调解庭机制中的“1”是指社区党委,“7”则指公安、司法、人社、民政、城管、住建、妇联7个单位。

  民主路社区与各单位签订调解庭共建合作协议,当基层出现矛盾纠纷时,通过“社区吹哨、单位报到”的方式,集众智、汇众力,分类受理、联动调处,使矛盾纠纷及时得到有效化解。

  

  2024年以来,襄城区以195个人民调解组织、1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为载体,通过各级调解组织的高效运转,累计成功化解群众矛盾纠纷1794件。

  人民调解靠人民,基层调解有队伍。近年来,襄城区以“五化”多元调解机制为载体,使98%的矛盾纠纷在基层调解渠道得到化解。


原文链接:http://sft.hubei.gov.cn/fbjd/sjhc/202508/t20250821_575193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织密矛盾化解网 筑牢基层治理“平安防线”!我省司法行政机关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六)

下一篇:洪湖:法治赋能水乡兴  五维发力谱新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