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纵横 >正文

大凉山的青爸爸

时间:2021-06-05 来源:青海司法行政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

  

  有人说,一个人命运的改变,很多时候只需一次偶然。

  对攀西监狱民警刘青松来说,他的这次偶然,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他十年如一日,在大凉山扶危帮困一路跋涉;更改变了至今为止200多个家庭,625个孩子的命运,成为了孩子们口中的“青爸爸”。

  2011年,刚刚担任攀西监狱教育改造科副科长的刘青松便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入监半年的罪犯彭某趁民警不注意,企图自杀,被当场制止。

  原来,彭某和哥哥共同犯故意杀人罪入狱,自此,抚养照顾8个小孩、2个老人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姐姐一人身上,这让本就贫困的姐姐几近崩溃,面临绝望。为了弄清情况,刘青松第一次踏上了走访服刑人员家庭的路。

  从监狱所在地到罪犯彭某家大凉山,200公里路程,山路坷坎,崎岖泥泞,陡峭如壁,3000米的海拔更让本就恐高的刘青松倒吸一口凉气。一大早迎着朝阳出发,到达时已是星光遍地。来不及喘一口气,刘青松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这个空荡荡的家啊,除了墙角的一堆红薯,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年迈病重的老人,衣难蔽体的孩子,空洞,看不到希望的眼神,刺痛着这个硬汉的心。

  姐姐歇斯底里的哭诉着,每一声都让刘青松感到沉重和无力。他几乎掏空了兜里所有的钱交到姐姐手上,说:“有党和政府在,不要怕!”

  那时的大凉山里,不少人因为贫穷、愚昧挺而走险,一家人,甚至一个村子的人一起走上犯罪道路。而这样的结局是,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极有可能陷入再次犯罪的深渊,这些所见所闻都沉甸甸的压在刘青松心里。

  如何让这些没有希望的家庭重获希望?如何让这些家庭不因绝望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

  刘青松一遍遍的问着自己。

  帮助人的方式有很多,有人略尽绵力,有人却倾其所有。刘青松便是后者。

  在刘青松看来,帮助一个孩子,就能挽救一个家庭,挽救一个家庭就能和谐一片社区,和谐一片社区就能稳定一方平安!所以,就算再难,也要奋力一试!

  然而,这条路却比他想象的要坎坷和崎岖的多,横亘在他面前的三道难关犹如三座高不可攀的大山。

  第一道难关是上门难。

  在大凉山,一个个村寨分散在重重高山深谷之中,一边是窄窄的山路,一边是紧挨大峡谷的悬崖。不会开车,还有恐高症的刘青松常常先坐汽车,再换摩托车,很多地方还要手脚并用地攀爬才能到达。好几次不慎,从摩托车上摔了下来,弄得鼻青脸肿,满身泥浆。

  如果说大山是可以翻越的屏障,语言不通则更是难逾越的鸿沟。那年,刘青松接到罪犯的申请,帮助解决4个孩子读书的问题。按照提供的手机号,刘青松立刻拨了过去,电话拨通,孩子外公听不懂汉语,一直嚷嚷着“不会汉语,不会”,电话挂了。再打,外婆接电话,依然听不懂。再打还是不行,再打,不找到会说汉语的决不放弃。就这样,在第25通电话后,找来的孩子舅舅勉强能够听懂刘青松的话了。

  正当刘青松以为可以完成任务的时候,新的问题来了,舅舅也不知道孩子们在哪里?

  必须先找到孩子。

  于是,刘青松和舅舅兵分两路,委托关工委、寻求当地政府帮助、挨家走访问询,一周后,终于找到了4个孩子,并为符合条件的孩子申请了助学金。就是凭借着一股子倔劲,刘青松十年如一日,跋涉数万公里,足迹遍及凉山州17个市县,把改造罪犯的触角延伸到大墙之外,为一个又一个家庭带来了前行的希望。

  第二道难关是资金难。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杯水车薪,如何筹集更多的资金帮助更多的人,刘青松把目光投向了社会爱心组织,四处联系、八方奔走、到处游说,从大凉山到攀枝花,从攀枝花到成都,从成都到上海北京,不善言谈的他,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一次次电话短信沟通,一次次面谈,一遍遍争取。每每当谈判陷入僵局,他总会掏出随身携带的孩子们照片,用一双双清澈眼睛的凝视配上自己坚持不懈的软磨硬泡,换来金石为开,成功将社会爱心引向了罪犯未成年子女这一特殊群体。

  十年间,刘青松联系公益组织、志愿者累计为625个罪犯未成年子女筹集助学金153.69万元,吹散了一个又一个家庭头顶的阴霾,改写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命运。

  第三道难关是协调难。

  不少服刑人员家庭面临的困难千头万绪,并不是单一的资金就能解决。2013年,刘青松接到罪犯杨某的求助,希望将无户籍、无学籍的非婚生女儿落户到奶奶家。刘青松核实信息后发现,身份信息不明、出生信息缺失,根本无法办理。

  怎么办?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他反复找杨某谈话,从细枝末节中梳理分析出杨某女儿的出生医院和大致时间。立刻行动,一边请当地卫计委核查、办理孩子的出生证明,一面委托落户地关工委帮忙联系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亲子关系,同时联系落户地公安局对接落户事宜,反复电话沟通,4次两地间往返奔波,4个月后,小女孩终于成功落户,顺利入学。

  刘青松就这般,通过一次又一次不懈的努力,终于将那些困扰着困难服刑人员家庭的问题一一解决。刘青松这样的善良,打动着越来越多的人,也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2019年,在监狱的统筹下,“刘青松工作室”正式成立,11个公益组织、48个志愿者加入进来,地方政府的力量也融合进来,帮扶对象从四川攀西监狱扩展到凉山州三个监狱,还将向着全省司法行政全面延伸,让一个个因为犯罪而支离破碎的家庭,重新找到站立的支点和人生的希望。

  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些被“青爸爸”帮扶的孩子们中,有全县中考第一的小马卡,就读于西南医科大学、已经签订回乡就业协议的小普,成为白衣天使的阿西,在上市公司工作的小李……

  而那些被“青爸爸”帮扶的孩子们身陷囹圄的亲人们,也逐渐走上人生正轨,用勤劳的双手和向上的精神创造着新的生活。

  攀西监狱的服刑人员专门为刘青松写了一首歌曲,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村里的老树记得你,村里的阿妈记得你,岁月冲不走,你来过的足迹”。

  现在的刘青松依然在跋涉着:跋涉于大墙内的教育改造;跋涉于大墙外的扶危帮困。

  刘青松的脚步连着过去,更连着未来。

  刘青松的身后有着四川监狱系统2万监狱民警砥砺同行,他们用一颗赤胆忠心和一份为民情怀绘就出最美的“警色”!

  (该文为四川省监狱管理局民警集体创作,作者简玉菊是笔名,意为监狱局)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whgc/wyfh/202106/t20210604_63514.html

上一篇:自治区司法厅举办“亲子共学党史 培育家国情怀”党史学习教育读书会暨赠书仪式

下一篇:“六一”到来忆儿事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