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纵横 >正文

【安徽法制报】徽风皖韵融入和谐乐章

时间:2021-08-21 来源:安徽省司法厅 作者:佚名 浏览量:

  8月16日,记者从省司法厅于近日发布的工作“半年报”中获悉,上半年全省各类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26.5万件,同比增长14.2%,有效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过程中,我省回应时代关切,传承地域文脉,打造形成了皖北“一碗茶”、皖中“六尺巷”、皖南“作退一步想”等富有地域特色的人民调解工作品牌。

  “一杯茶”中的治理智慧

  “说着喝着茶一碗,双方怒气得消完;说着喝着茶两碗,事情来龙去脉全说完;说着喝着茶三碗,是是非非摆面前……”一首坠子戏《温馨调解大碗茶》,道尽“一杯茶调解法”的精髓,引得台下的茶客拍手叫好。

  淮北市濉溪县临涣古镇,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自古以来,临涣茶馆就是化解群众纠纷、评议是非的场所,“有理到茶馆说”的老规矩流传至今。2011年,淮北市司法局注重挖掘人民调解特色,依托茶馆设立临涣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茶馆调委会的建立,让老百姓有了固定的地点表达利益诉求。

  茶馆调委会主任王士宏细心琢磨,经过多年的完善总结提炼出“一杯茶调解法”,分为七个步骤。第一步,以茶暖人心,让当事人平复心情、稳定情绪;第二步,以茶说人生,通过心理疏导校正当事人价值观;第三步,以茶述纷争,了解当事人的真实诉求;第四步,以茶找支点,评是非、解曲直、讲事实、摆道理、明政事、循法律;第五步,以茶拆面子,建议当事人转换角度改变立场看问题;第六步,以茶“置梯子”,调解员居中调停,为当事人找台阶下;第七步,以茶达协议,双方互敬一杯茶,一旦达成一致意见就形成书面协议,并给予司法确认以防反悔。

  几年来,茶馆调委会成员由创始时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并孵化出“老支书团队”“兵哥团队”“闻风到团队”“街长团队”四个志愿者团队,累计调解各类纠纷1570余件。如今,茶馆调委会又有了新使命,没有调解任务时,变身“一杯茶”百姓说事点,收集社情民意,进行问题甄别,研究解决对策。

  “六尺巷”里的礼让人生

  “邻里相处和为贵,我看还是大家互让一步。”6月22日上午,在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书记张耘的调解下,纠纷当事人马某、万某握手言和。

  马某要改造一栋年久失修的厂房,消除安全隐患,但一墙之隔的邻居万某认为厂房与自家围墙距离太近,担心改造工程会对自家围墙造成影响,双方僵持不下。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上门实地查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多次劝解,用当地“六尺巷”故事借古喻今释法明理,让矛盾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最终,马某同意在原来墙界的基础上让出一个空调主机的距离砌厂房院墙,同时帮助万某重砌其家庭围墙。

  在桐城,一个流传几百年的故事指引着人们的行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人因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请求他利用职权进行干预后的回信。家人收信后立即退让了三尺,邻居见状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故事中闪烁的“以和为贵”“宽以待人”等品质,在当下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桐城市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打造了“六尺巷”调解法,在基层被广泛运用。“六尺巷”调解法的内涵为: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辨法析理为着力点,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2018年至今,全市基层调解组织运用“六尺巷调解法”调解11269件,调解成功11157件,调解成功率达99%。

  “作退一步想”续写新章

  “作退一步想”调解法源自于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村,其正街中心“大夫第”门额上有“作退一步想”五个篆刻题字。清道光年间开封知府、朝列大夫胡文照修缮祖居时,为方便路人挑担、推车、行走,其主动将正屋墙角削去三分、阁楼临街后退一步,并题字告诫子孙后代:待人要互尊互爱、互帮互助、互让互谅,处事要谦和礼让、敦亲睦邻。黟县把弘扬徽文化与传承“枫桥经验”有机结合,打造出“作退一步想”六字调解法,即“听、理、劝、借、让、和”,如今已发展成为黄山当地人民调解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

  今年初,屯溪区某酒店因经营困难,决定歇业改建为民营医院,但在处理善后事宜时,与承租方发生租赁合同纠纷。屯溪区司法局昱中司法所“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室得知此事后,主动介入调解,在取得双方信任的基础上,拟定了调解思路,采用“作退一步想”调解法,引导涉事双方换位思考各退一步,最终促成双方就协议解除及赔偿损失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有效推进了改建项目及时落地。为了让“作退一步想”文化不断“走出去”,黟县将“作退一步想”故事编入西递景区旅游导游词,并规划推出一批“作退一步想”专题研学旅游路线,引导广大游客在旅游观光中直观感受、体验、传播古徽州传统文化底蕴和魅力,让“作退一步想”思想飞出马头墙、飞出大山,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彭继友 实习生 詹亚飞

  稿件来源:2021年8月19日安徽法制报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5858801.html

上一篇:【法治安徽网】我省“选育聚留”更多法治人才

下一篇:【安徽日报】压实职责 推进法治建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