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山东平阴法院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 服务“六稳”“六保”工作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确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切实让当事人感受到执行案件的司法温度。近年来,山东省平阴县人民法院牢记初心使命,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集思聚智,守正创新,积极应对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保市场主体、保民生改善”,聚焦中小微企业疫情期间“急难愁盼”突出问题,以提供精准司法服务为工作理念,对涉及中小微企业执行案件进行分类梳理、分别施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有力服务“六稳”“六保”,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社会诚信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加大执行和解力度,护航企业发展。平阴法院坚持刚柔并济的执行理念,对暂时陷入经营困境、并非恶意规避执行的小微、民营企业,积极促进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通过分期履行、债权入股、预留经营资金等方式,帮助企业在履行法定义务的前提下能够脱困重生。2021年以来,全院以和解方式执结涉企执行案件637件,其中,300余名职工与某服装企业劳动合同纠纷执行案,被评为山东法院善意文明执行服务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精准制定执行方案,提升执行质效。聚焦疫情下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借贷、劳资、租赁、买卖等纠纷,平阴法院重点开展“小微大爱”执行行动。针对个案不同情况量体裁衣,精准采取执行措施,秉持“清理与拯救并重”的工作思路,积极协调双方当事人,搭建双方当事人对话的“桥梁”,针对双方关注焦点问题主动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当好困境企业的“医院”。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的执行力度,确保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全部执结、动态清零,其他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应执尽执、应结尽结。探索推行预失信、预处罚制度,强化对被执行人的警示教育作用。
审慎使用强制措施,彰显司法温情。平阴法院重点关注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服务业、旅游物流业、建筑建材业等民生类企业,主动走访调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困难,综合考量被执行人的生产条件、家庭状况、履行能力等因素,审慎使用强制执行措施,精准使用信用惩戒措施,严禁因执行措施不当加剧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在保障债权人利益的前提下,原则上允许企业继续使用被查封财产进行生产或进行融资。灵活采用“活封”保全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执行查控措施对被执行人企业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依法为企业缓解债务压力、恢复生产经营创造条件,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守信激励机制,修复信用能力。平阴法院探索建立守信联合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被执行人纠正失信行为,努力让“守信获益”和“失信受罚”成为社会共识。在企业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后,第一时间为企业出具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证明,帮助企业在行政许可、金融借贷、招标投标等方面修复信用,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同时,主动将自动履行信息向征信机构推送,确保企业信用信息及时更新,降低企业因涉诉而带来的外部影响。
(刘学宽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法院院长)
原文链接:http://www.sdcourt.gov.cn/nwglpt/_2343835/_2532828/9197074/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