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法院助力企业信用修复 今年已有16415家企业被移出失信名单
中国网新山东5月30日讯 5月30日上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傅国庆向社会发布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要求,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和发展活力,山东省法院与山东省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自今年3月起,联合开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今年截至5月份,全省法院办理退出失信案件20245件,将16415家企业移出失信名单,为相关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扫清了障碍。
傅国庆介绍,全省各级法院将专项行动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主题教育“司法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成立专项行动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狠抓工作落实,推进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在坚持严格依法履职的同时,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针对大量被纳入失信名单又不申请信用修复的“失声”企业,全面开展集中排查, 逐一摸清失信企业资产经营状况、履行能力意愿、是否进入破产程序等情况,形成台账动态管理。对失信企业坚持“一企一策”,分门别类采取修复措施,有针对性地帮扶一批诚信企业,退出一批失信名单,约束一批失信企业。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全省各级法院坚持信用信息修复与督促履行义务相结合,进一步细化企业退出失信名单的条件,确保符合退出条件的企业全部移出失信名单。在退出失信名单的企业中,4957家企业已经履行了义务或执行完毕,1259家企业因被撤销、注销、宣告破产或破产重整而移出失信名单,7623家企业因案件终本后确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被移出失信名单。
全省各级法院还在行动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虽有失信纪录但有发展前景、有履行意愿的被执行企业,积极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或督促有失信纪录的企业制定履行方案,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和履行承诺,根据诚信情况移出失信名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有2208家被执行企业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而退出失信名单。
针对那些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或者采取信用修复措施后故意不履行信用修复承诺的被执行人,山东法院将继续采取信用惩戒措施,促使被执行人及时履行义务。同时,进一步加大信息披露和督促履行力度,在信用中国(山东)网站设置专项治理专栏,有效开展社会公众监督。
傅国庆介绍,山东全省各级法院将结合专项行动,不断健全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努力形成内外协调、部门互动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信用信息修复工作格局,合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比如,构建立、审、执一体化协调配合机制,将督促履行贯穿立案、审判各环节、全过程;建立常态化的信用信息、修复信息共享机制,执行法院对移出失信名单的企业,同步推送发改部门和信用中国(山东)等平台;全省各级法院结合专项行动,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阐释和解读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信用修复管理等法律政策,提高企业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
全省各级法院将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作用,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健全完善守信激励和信用修复制度,为企业发展解难点、止痛点、通堵点,为山东省全面建设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原文链接:http://www.sdcourt.gov.cn/nwglpt/_2343835/_2532828/10534971/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