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法好“枫”景| 让“一社区一法官”成为标配
家门口问需,实打实靠前,面对面解纷,一对一服务。哪里有司法需求,哪里就有法官,建三江法院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按照省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让大量矛盾纠纷化在源头、解在诉前、消在萌芽。
七星农场社区居民李大爷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多亏了调解室,这事儿没跑法院就解决了,感谢你们帮忙解开了我和我家孩子心里的疙瘩!
因不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李大爷欲诉至法院。原来,李大爷与妻子于2001年离婚,两名子女与母亲共同居住。李大爷再婚后,这两名子女因此不愿照顾李大爷。目前,李大爷要求这两名子女支付赡养费。
起诉前,李大爷想起在七星社区公示栏上的法官联系电话,就拨通了电话。
“正好我一会儿要去社区普法,大爷您先别着急,咱们在七星社区当面聊聊这个事儿,保证给您合理合法解决。”邹法官听取了李大爷的诉求后,与李大爷约好了调解时间。
七星社区包联法官邹明华
“对赡养案件的处理,不能就案判案,更重要的是找到矛盾根源,化解亲情危机。社区‘调解工作室’作为解决家事纠纷的重要阵地,是我们实现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实质化解、长效治理的重要举措。”
建三江法院院长周波
“建三江法院构建‘全域式’诉调对接模式,在院机关诉讼服务中心及7个派出法庭建8个诉前调解工作室,并联合辖区农场建15个调解站,形成‘8+15’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调解工作室’的创建让大家有了更多选择,‘下沉式’解纷能帮老百姓低成本、高效率解决问题,同时也有效减缓了法院审判压力,达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今年以来,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能动司法工作理念,建三江人民法院以局直地区13个社区为依托,由院庭长带头组成包联队伍,“一对一”对接社区,主动融入网格,与网格员工作群共进、信息共享、纠纷共治,实现“一社区一法官”全覆盖,构建“在家门口”的融合化解纷体系,让辖区群众感受到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七星农场社区书记谭景文
法官们经常深入社区,走进居民家门,在‘家门口’解决纠纷,纠纷结了、事也了了,居民心里的疙瘩也都解开了。
截至今年10月底,建三江人民法院新收民事案件同比减少17.09%,诉前调解成功3552件,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55.66%。
法官靠前一步,司法更有温度。建三江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省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和“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工作新格局要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更“接地气”的服务举措,提升“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的靶向性和实效性,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
原文链接:http://www.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38096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一起看漫画!聊聊起诉那些事!
下一篇:最后一次党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