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资讯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举案说法 >正文

以司法利剑守护绿水青山!元谋县法院筑牢生态法治屏障

时间:2025-09-17 来源: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作者:佚名 浏览量:

  

  盛夏时节,龙川江碧波荡漾,两岸绿意盎然。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人民法院通过创新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强化生态修复实践,奏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治乐章。

  

  严惩失火犯罪 创新“补植复绿”机制

  面对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元谋县法院坚持“惩治犯罪+生态修复”双轨并行。在审理多起失火罪案件时,创新推行“补植复绿”机制,要求被告人在被毁林地补种树苗。其中,一起失火案的被告人张某在法官监督下完成树苗补种,山坡重现生机。“我们让每一片被毁林地都成为生态法治的活教材。”元谋县法院法官表示,该机制促成受损林地修复,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生态效益双赢。

  

  

  破解污染难题 构建科学鉴定体系

  针对环境污染责任认定难问题,元谋县法院在某水源地污染案中首创“多因一果”责任认定模型。面对某企业生产废水与农业面源污染叠加的复杂案情,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水质检测、生态损害评估,最终依法判决涉事企业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通过科学鉴定厘清责任比例,既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又避免了企业过度担责。”承办法官介绍,该模式已成功化解多起疑难污染纠纷案,推动建立环境损害评估常态化机制。

  

  深化府院联动 探索“代履行”新路径

  在行政争议化解领域,元谋县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积极探索“代履行”制度。针对某企业拒不履行生态修复义务案件,法院依法裁定准予强制执行,并监督、支持由专业部门代为实施河道清淤、岸坡修复,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此类案件的高效办结,有效破解了生态修复责任落实难的问题,确保了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措施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从焦土复绿到碧水长流

  从责任认定到机制创新

  元谋县法院将一如既往

  用司法利剑守护好

  龙川江畔的绿水青山

  


原文链接:https://fy.yngy.gov.cn/article/detail/2025/08/id/89316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从各执己见到握手言和:府院联动激活行政争议化解效能

下一篇:这位法官说:“干执行,就是要人心换人心!”【庆七一 敬英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政策法规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网络传媒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