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贺:扎根基层守正义 柔肩担当绽芳华
“员额法官、军人妻子、新手妈妈,当三种角色汇集于一身……”她,就是武清法院崔黄口人民法庭(环境资源法庭)法官王敬贺。
距离城区三十公里的派出法庭,总能看到一个纤瘦的身影:或俯身倾听当事人诉说家长里短,或在田间地头丈量争议土地,或在调解室里用温声细语化解剑拔弩张的矛盾。她叫王敬贺,一名刚入额半年的基层女法官,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司法为民的重任,在法徽闪耀处书写新时代的巾帼风采。
自2024年8月入额以来,王敬贺便一直在偏远的崔黄口法庭工作。每天清晨,当城市刚刚苏醒,她已踏上漫长的通勤路,每天往返六十公里,寒暑交替风雨无阻。同事们总说:“这么远的路连老司机都犯怵,你何必自讨苦吃?”每当这时,王敬贺总会微笑说到,“我走远一点儿,当事人就能走近一点儿”。正是这份朴素执着,让她在半年间走遍辖区二十余个行政村,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法官闺女”。
翻开她的日程表,一个个数字、一条条记录令人触动:孩子出生刚满数月就返岗工作,每天背着吸奶器上下班,哺乳期日均结案1.5件,丈夫在海军部队,两人聚少离多。谈起孩子,她总觉得心里充满了无限愧疚。2024年寒冬深夜,她连夜将高烧不退的孩子送往医院,清晨便接到当事人的紧急电话,心里虽然记挂着孩子,但她还是义无反顾选择奔赴岗位。作为崔黄口法庭唯一的女法官,王敬贺将女性特有的细腻融入审判实践。2024年4个月的时间内,她承办的129件案件,调解率达37%,服判息诉率近90%,用司法的温度焐热了群众的心。作为环境资源法庭的第一批员额法官,王敬贺立足法庭三审合一的业务模式,积极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判人才要求靠近。
在王敬贺的办公桌上,摆着三样特别的物品:孩子周岁时攥着的法槌模型,丈夫从青岛军港带来的海沙,还有她手写的座右铭——“心中有天平,脚下有泥土”。这位新时代的女法官,正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在基层法治建设的沃土上,绽放着属于奋斗者的最美芳华。
原文链接:https://tjfy.t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3/id/874289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