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隽:14年扎根基层书写司法为民答卷
穿上法袍,手持法槌,走上庄严的审判台,在基层法院工作14年来,她怀着对法治的信仰和对司法事业的热爱,用微小而坚实、笃定而纯粹、柔和而持久的力量,承担起主持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职责和使命。她就是宁河区人民法院未来科技城法庭副庭长、一级法官刘隽。
化解纷争解“心结”
“让判决符合法律规定并不困难,难的是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把法律讲清楚,解开他们心中的结。”从事多年审判工作,刘隽深有感触。
赵同(化名)和李兰(化名)都已年过花甲。他俩对门住着,是十多年的老邻居。去年秋天,两人因琐事发生口角,赵同一时冲动,打了李兰一个耳光,导致她摔伤住院。因此,赵同受到了依法处罚,而李兰也到法院起诉,向他索赔医疗费等损失。
这起健康权纠纷案件,看起来很简单,但刘隽作为案件承办人,敏锐地意识到,若仅简单地判决赔偿,两家人为邻十多年的情分就算到头了。
开庭那天,两位老人由各自的儿女陪同来到未来科技城法庭。双方怒目相对,气氛剑拔弩张。
“是她先骂我,还动手打我,我是出于自卫才打她的。”
“我母亲被打,摔倒了,头和胳膊都磕破了,现在,她都不愿意出门见人,精神状态也不好,我们申请精神鉴定!”
……
眼看矛盾还要升级,刘隽适时播放了案发现场的监控视频,还原案件真相,随后又对李兰因受伤产生的医疗费等各项损失进行细致核对。庭审结束后,她将原、被告及家属留下,为他们释法说理。
“我知道打人不对,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冲动了。她的医疗费,我认可,我赔偿。”
“我们对门住了这么多年,其实也不愿意闹到法院。”
……
就这样,经刘隽耐心调解,被告赵同当庭给付原告李兰各项赔偿共计1.6万元,双方的矛盾彻底化解。
“这类案件,依法判决并不难,但双方的‘仇’就结下了,而且容易出现执行难的问题。像这样进行调解,帮助双方彻底解开心结,化解矛盾,对他们来说更有利。”刘隽说。
“三维解纷”促双赢
“感谢法官多次调解,帮我们两家企业彻底解决了纠纷,也避免了我们多次奔波的麻烦……”前不久,宁河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向承办法官刘隽郑重道谢。
去年10月初,宁河区现代产业园区内的两家企业对薄公堂:原告要求被告返还私自占用的3000余平方米企业用地,并赔偿土地占用期间的费用20余万元。
原来,两年前,被告将部分建筑垃圾堆放在原告公司附近的一片空地上,双方为此发生争执。被告认为占用的是公共用地,而原告则主张这是自己公司的规划用地。为此,原告积极收集证据,并到相关部门开具了证明,在证实这片空地为自己公司用地后,起诉至法院维权。
刘隽接手该案后,考虑到两家企业经营地相邻,而且都是现代产业园区的优质企业,决定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协助企业沟通,化干戈为玉帛。
她创新采用“三维调解法”。一维夯实证据链,多次前往案涉地点现场勘验,调取案涉土地登记信息、材料,并协调宁河区自然资源调查与登记中心启用测绘系统,精准定位,查清案件事实;二维激活联动链,办案团队拓宽思路,加强与辖区有关行政部门和行业代表的联系,联动解纷;三维构建共赢链,经过多轮磋商,最终,原告同意减免部分土地占用费,而被告一次性给付费用,并退还了土地。该案的顺利解决,为优化宁河区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司法力量。
刚柔并济纾企困
鲜活的案件折射出世间百态。面对纷繁复杂的案情,刘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探寻最佳执行方案,碰硬则刚,遇弱还柔,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用心办理每一个执行案件。
2023年初,本市某建筑企业面临450万元债务危机,刘隽是该执行案件的承办人。在执行了连带保证责任人的财产之后,该企业尚有260万元债务缺口。
当时,被执行方的主要资产是其办公地点的不动产。实施查封后,刘隽带队到办公场所实地调查,得知该企业尚在运营,而且有盈利能力,但如果将办公地点拍卖,就等于给该企业判了死刑。
针对这一情况,刘隽重新思考执行方案。经过多次考察,她决定给该企业一些时间,对办公地点查封不拍卖,允许该企业继续使用,保留其偿债能力,保住其生存“火种”。
为此,刘隽反复做原告方的工作,并要求被执行方拿出切实可行的偿还方案。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执行方须在一年内还清所有欠款。
去年6月,刘隽接到了被执行方企业负责人的电话:“刘法官,我们最后欠的100万元已经打到法院账户了,感谢您给了我们喘息的时间,让我们还清了债,保住了企业!”
化解纷争解“心结”
“执达公正、行暖人心”,这是刘隽的工作宗旨,也是她的为民初心。她始终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涉民生案件摆在首位,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为他们撑起“法治晴空”。
“天津法官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法官,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拿到了被拖欠许久的血汗钱,47名劳动者郑重地向刘隽和她的团队道谢。
之前,某建筑公司拖欠这47名劳动者劳务费共计110余万元。经拘传企业法定代表人得知,该企业在第三人处有到期债权。刘隽立即带领团队找到第三人,释法明理,在对方的配合下,将相关款项直接支付到法院账户。
督促打款、收集申请执行人账户、认领款项,缴纳执行费……刘隽团队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一个月,将47个案件的劳务款项全部分发到位,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14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刘隽先后获得个人三等功、宁河区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法治之途尚远,铁肩所担更重。谈及今后,刘隽表示,司法者不求掌声,唯求公平正义,她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履职尽责,担当奉献。
原文链接:https://tjfy.t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02/id/871920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