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钟山法院:司法护农添动能 绘就乡村振兴新“枫”景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2025年以来,广西贺州市钟山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将司法职能与乡村振兴需求深度融合,构建起“全链条、多维度、零距离”的司法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法治动能。
深耕纠纷化解织密乡村和谐“防护网”
乡村振兴,稳定是基石。
近日,钟山县人民法院派驻黎塘村委第一书记杨帆接到村干部急促的来电称,上黄龙村黎某与新屋仔村潘某因土地越界种植的问题争执不休,矛盾随时可能激化。
杨帆当即带队奔赴现场了解情况,双方都无法拿出土地确权证书,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调解刚一开始便陷入僵局。杨帆注意到附近田地面积相近,田埂边界清晰,通过向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询问得知,潘某家与相邻农户的家庭人口相同,当年分配的田地面积也一样。一个破解难题的思路瞬间清晰:“参照邻居田地的边界与面积来划分!”在村干部的协助下,杨帆用一把锄头重新挖出清晰的田埂界线,这起剑拔弩张的土地纠纷便烟消云散,田间地头重归平静。
类似这样的矛盾化解并不少见。2025年3月17日,钟山县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员陈鹏安在一起因宅基地边界及建筑废料堆放导致的邻里纠纷中,通过“法理+情理”双管齐下,联合村支书、村中威望村民实地勘测丈量、释法说理,纠纷在1小时内成功化解。8月19日,公安人民法庭庭长林岸青调解老黎、老雷与廖大嫂之间的种植养殖回收合同纠纷,多次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厘清各方诉求,最终廖大嫂自行处理案涉种子,一次性支付12万元货款,双方握手言和并约定继续合作。
钟山县人民法院深化“一村一法官”机制,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法院干警化身风险隐患“排查员”、基层调解“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探索“法庭+N”多元解纷模式。今年以来,特色调解团队化解纠纷10起,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化解纠纷20起;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共享法庭”调解纠纷9起,提供法律咨询20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的司法服务。
创新法治宣传点亮乡村治理“法治灯”
乡村振兴,法治是保障。
“法官,要是没结成婚,彩礼能要回来吗?”近日,在凤翔镇苏石村法治宣传活动现场,一位阿姨问道。
“彩礼是基于婚约给付的财物,没领证、领证后未共同生活,或是给完彩礼导致家庭困难的,都能请求返还……”钟山县人民法院“萤火虫”普法团队成员廖保书用当地方言讲解法律条文,回应提问。
活动中,法官还针对村屯突出的矛盾纠纷类型,结合群众的民俗习惯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解答群众法律疑惑。法官还向群众宣讲文明新风建设的意义,引导村民抵制陈规陋习,争做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的倡导者与践行者,让淳朴民风滋养乡村。
“法治意识提上来,乡村治理活起来。”钟山县人民法院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创新形式筑牢乡村法治根基。今年以来,法院“萤火虫”普法团队深入乡村、社区等开展普法宣传10余场,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营造了知法懂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法院将“普法直通车”开至田间地头,为果农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法治护航产业发展。持续打造特色普法阵地,在舞龙村委唐月村的“绿荫讲堂”、星寨村的“民法典”公园,常态化开展“点对点咨询+面对面讲解”活动;选取相邻、赡养等民生案件开展巡回审判,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以法治力量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
抓实产业帮扶注入乡村发展“源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
“鸡的体感温度与人不同,鸡舍温度过低或过高都易引发健康问题,水帘、风扇安装和通风调整都有讲究……”近日,在驻村工作队员的组织下,技术专家受邀为石龙镇新凤村的养殖户开展培训。这场围绕肉鸡饲养管理、疾病防御、重点是防暑降温等的培训,正是钟山县人民法院派驻新凤村委第一书记刘美玲助力新凤村“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肉鸡产业的重要举措。
法院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与政策帮扶,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将司法服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干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清淤工作,保障500多亩农田春耕灌溉用水,协助脱贫户1000余人次申请雨露计划、产业奖补、劳务补助等180万余元。对涉农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提供便捷诉讼服务,今年以来为545名工人追索劳动报酬466万余元。
如今,钟山县人民法院以司法为笔,以服务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不断勾勒新“枫”景。从田间地头的纠纷化解,到“订单式”的法治宣传,再到产业发展的精准赋能,法院干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守护公平,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坚实的支撑。
(作者:韦秀萍)
原文链接:https://gxfy.gx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25/11/id/904647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